张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012-06-13 21:37:12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 力
2006年8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4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学习,就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2007年8月31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8月31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为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新的重大部署定下了基调。
胡锦涛总书记: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人力资源强国是指人力资源综合指数——总量与质量,进入世界前20位的国家。
人力资源质量可以认为是人均受教育年限及万人所含人才数量,人力资源总量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15-64岁人口总量与其人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积。
人力资源强国的指标主要从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贡献三个方面考虑,可由7项指标构成。(1)劳动力总数;(2)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3)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4)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或者每十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5)公共教育经费占GDP%;(6)每百万人口中的研究技术人员数;(7)社会劳动生产率(PPP美元/人)
——人力资源强国的要素:总量,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条件: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障……
——谁最关心人力资源强国的状况?国家首脑,企业投资者,个体公民。
——什么样的国家可以称为人力资源强国?人口少的,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土面积小的,均可建成。
——人力资源大国、强国都需要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持,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链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布以来的跨越式发展
|
1993年
|
2007年
|
2007年比1993年
|
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
人口覆盖率(%)
|
45
|
99
|
提高54个百分点
|
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
|
97.7
|
99.5
|
提高1.8个百分点
|
初中毛入学率(%)
|
73.1
|
98
|
提高24.9个百分点
|
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
|||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
656.9
|
2522.4
|
增长2.84倍
|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
762.4
|
2000
|
增长1.62倍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28.4
|
66
|
提高37.6个百分点
|
三、高等教育扩招
|
|||
研究生招生数(万人)
|
4.22
|
41.86
|
增长8.9倍
|
普通本专科招生数(万人)
|
92.4
|
565.9
|
增长5.12倍
|
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万人)
|
500
|
2700
|
增长4.4倍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5
|
23
|
提高18个百分点
|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政策五大走向
——重视人力资本作用,强调教育先行的战略。(教育与现代化的紧密关联)
——保障公民教育权利,追求有质量或高质量的教育平等。(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注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强化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人才本土化、职业学校与高等学校的分工)
——信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习,打造终身学习的制度平台。(知识革命与教育信息化)
——应对跨境教育服务贸易的挑战。(教育属性分化与教育国际化)
我国教育正在进入后“普及”阶段
——有质量与均衡发展的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时间表
——面向就业和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体制创新
——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步骤
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在社会建设部分把教育问题摆在首位,而且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其他部分也对教育相关的使命和任务进行了多方面阐述,形成了许多新的战略思路和方针政策: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的主题。
——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任务。
——优化教育结构,在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各级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明确了具体方向,不仅对2010年前教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而且是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义务教育从区域内逐步到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朝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迈出的坚实步伐;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将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将着重解决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后义务教育入学机会问题,显著改进新增劳动力结构;
——职业教育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有用性与就业出路的问题,为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支撑,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水平;
——学前教育得到重视,特殊教育得到关心,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的新期待;
——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将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普通高中招生连续两年负增长
年 份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普通高中招生数(万人)
|
752.1
|
821.5
|
877.7
|
871.2
|
840.2
|
比上年增长(%)
|
11.2
|
9.2
|
6.8
|
-0.7
|
-3.6
|
2006-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连续两年比上年下降,在校生增速明显放缓。一是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刚刚度过一个高峰期;二是国家促进高中阶段普职招生均衡的相关政策发挥了作用,其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年中职教育有1600万人受到国家财政资助,占中职学生的90%。
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例明显缩小
2002-2007年,普职招生比例从58.9:41.1缩小到51.7:48.3;在校生从58.6:41.4缩小到56.5:43.5。
政府和社会教育投入结构的中外比较
|
中国占总经费百分比(2006年)
|
OECD国家占总经费百分比(估计数)
|
部分非OECD国家占总经费百分比(估计数)
|
|
政府投入
|
64.7%
|
80%
|
70%
|
|
非政府投入
|
35.3%
|
20%
|
30%
|
|
|
|
中小学合计
|
中小学合计
|
|
小学
|
政府投入
|
86.6%
|
政府投入93%
|
83%
|
非政府投入
|
13.4%
|
非政府投入7%
|
17%
|
|
中学
|
政府投入
|
67.3%
|
|
|
非政府投入
|
32.7%
|
|
|
|
大学
|
政府投入
|
42.6%
|
79%
|
64%
|
非政府投入
|
57.4%
|
21%
|
36%
|
我国政府和社会向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结构
|
财政性教育经费
|
非财政性教育经费
|
|||||
合计
|
预算内
|
社会力
量办学
|
社会捐
集资
|
学杂费
|
其他
|
||
中专
学校
|
1994年
|
75.1%
|
64.8%
|
1.0%
|
1.7%
|
18.2%
|
4.0%
|
2000年
|
55.1%
|
48.7%
|
0.8%
|
0.5%
|
33.5%
|
10.1%
|
|
200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