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大考 重庆完美交卷
2011-10-30 11:37:46
■深度解析
今年重庆代表团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表现不俗,大赛成绩对我市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重庆借助全国、市级、区级的技能大赛机制,最近几年都有哪些收获?为此,我们走访了市教委领导、部分职业院校校长、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多方合力
重庆继续领跑西部
“学校美容美发专业招生形势特别喜人,还未开学,前来咨询的家长和企业就特别多。”重庆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校长胡勤勇介绍,从今年暑期一开始,他就没有好好休息,今年学校取得3金1银1铜的好成绩,已经是连续两年在全国大赛夺奖,消息传出,不少沿海企业找学校“下订单”、谈合作,家长们也急着送孩子到学校来。而这一切除了学校自身努力外,也要归功于日益完善的大赛机制。
获得1金1银的重庆市机电工业学校校长彭勇也深有感触:“技能大赛夺魁后,不少企业争相为获奖学生开出高薪,这让不少家长对中职学生、学校刮目相看。”
“技能大赛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大平台。”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龙认为,全国大赛我市屡创历史新高,得益于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所形成的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环境。
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人才选拔、培养的市、区、校级大赛机制,成立了组织技能大赛的专门机构,今年上半年全市大赛就吸引200多所学校、6万多名中职学生参加。市教委还将每次大赛成绩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考核体系中,在日常项目支持、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对参赛学校予以倾斜,每次大赛市教委领导都非常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经费、场地、人员安排,统筹企业、高校资源,甚至还到现场与专家一起亲自研究技术细节。
“与往年相比,今年我们比以往更重视行业协会、一线专家对选手的培训和指导。”市职教处处长隗建勋介绍,技能大赛选手必须适应新技术、新规范、新趋势,为此市教委聘请了48位行业专家作为大赛指导教师,比如中国美发美容协会理事何先泽、汽车维修专家夏仁兵、长安集团高级技师曹兴富,这些一线专家与学校一起共同制定强化训练方案,帮助选手提高水平。
持续投入
职业教育塔基增厚
“今年金牌分布上有个明显特点,获奖面宽、获奖学校数量明显增多,显示了我市职业教育基础水平的厚度。”市教科院职成教所所长向才毅分析,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源于市、区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持续投入。
重庆市巴南职教中心校长何远疆非常赞成这点,学校在汽修专业今年能取得历史性突破,第一次获得2个一等奖,受益于实训基地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去年,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学校争取资金300万元,成功创建“国家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
同样获得2个一等奖的沙坪坝区立信职业教育中心,近两三年来,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投入了近亿元,学校的教学和实训基础设施和设备已进入全国同类学校的一流水平。
“以前学校实训设备落后于企业,毕业后到了企业还要适应一段时间,而现在学校有些实训设备比企业还先进。”此次大赛获得2金2银1铜的重庆工商学校校长杨宗武说,不少职业院校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实训环境改善,学生有更多实训时间、条件在学校磨练岗位技能。
类似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从学校建设用地划拨、基建税费规费减免、实训基地设备投入等诸多方面,近年来,市、区财政都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量政策、资金上的倾斜。”市教委副主任舒立春说,通过广泛争取国内外教育项目,实行贷款担保,开展银教合作等途径,市财政5年共拨付职业教育经费高达102.3亿元,建成了一批高规格、高水平的职业学校。
在持续增加投入的同时,我市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基本形成了“一圈两翼多组团”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到2010年底,全市成建制的中职学校整合调整为248所,校均规模由2006年的1238人增加到2120人,增幅达71%;全市高职学校共33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20万人。
职业教育的持续投入不但改善了我市职业学校的基础水平,也吸引了大批农村学生就读中职。据了解,我市从2006年实施的免费中职政策,2010年普惠制政策已经扩大到所有学生,即不管城市还是农村读中职的学生,全部享受1500元/年生活费补助。2010年全市中职学校学生达53万人,与普通高中学生规模基本相当,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才基础。
苦练“内功”
大赛金牌水到渠成
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重庆中职获得的15块金牌中,有3块来自于美容美发专业,而这些学生的校外指导专家都是拥有中国十佳美发师称号的何先泽。
“各个职业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越来越重视与企业、专家的合作交流。”何先泽介绍,近几年的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他都受邀参加,自己的工作室平时不仅有学生,还有学校的老师定期“回炉”深造。
“大赛金牌的取得需要学校进行更多‘内功’的修炼。”此次大赛勇夺2金1银佳绩的重庆市农业学校校长刘光德认为,所谓“内功”包括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也包括学校在专业设置、“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创新。
“我们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和硕集团等IT巨头开展了紧密合作。”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院长聂强说,这些合作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今年大赛中学校获得两个金牌,创重庆高职院校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同样,获得1金、3银、5铜的龙门浩职业中学也在我市一系列职教模式的改革创新中受益匪浅,通过校企共同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事实上,我市首倡的“七个一体化”管理模式、“四个互动”办学模式、“九个融合”教学模式、“多元化”投入模式,都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部多次在全国会议上推介重庆职教经验。国务委员刘延东肯定重庆职业教育在体制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富有新意。
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市教委也一直考虑更大层面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今年7月,市教委出台开展“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的系列政策文件,探索职业学校与工厂企业融合办学。
目前,我市正紧锣密鼓出台九大举措,从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师资队伍等九个方面全面提高重庆市中职专业教学水平,到2015年,形成与重庆市“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族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专业体系。
“只要继续在内涵发展上下足功夫,重庆职业教育不仅会继续收获全国大赛的金牌,更会在服务社会民生、促进转型发展的城市竞跑中收获更多‘金牌’。”市教委主任周旭说。
文/李达毅 夏星 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