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信息安全应用各参赛代表院校语录
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信息安全应用参赛各院校语录

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信息安全应用参赛各院校语录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技能比赛的内容涵盖了当前通信领域最热门的技术,对通信专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本次比赛由4名学生和2名教师组成一个参赛队,全国共有31个参赛队。我院在承办该项赛事的同时,也积极组队参赛。经过选拔,最终确定我院有两个参赛队代表天津市参赛。我院学生培训工作在4月底全面展开,培训教师在完成学期教学任务的同时,按照真实比赛场景强化技能训练。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都夜以继日地工作,力争将准备工作做足做好。每日,指导教师都会根据大赛内容做任务安排,并统一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并做任务分析,让他们达到一种竞赛前的最佳状态。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我院参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水平,我们将全力以赴,争取赛出好成绩,为学院争光,为天津市争光。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周夏、马长斌、 华旦才让三名同学参加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参加“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赛项。虽然与东部地区院校相比实力稍显逊色,但是通过大赛参与、学习、锻炼是参赛的目的。队员们将以更大的热情和决心,全情参与,使比赛成为检验学习的新的起点。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我院与H3C公司合作建成了甘青宁地区唯一的一家网络学院,参加本次大赛的队员是从网络学院的学生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学员,都获得了H3CNE证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信息工程系领导对参加本次大赛的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这段时间的集训学习,参赛队员在安全网络组建、网络安全加固、信息保护、网络攻击防范的综合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技能赛项的湖南一队由我院网络传媒系大二学生组成,他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刻苦训练,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他们希望通过全国大赛,向兄弟院校学习,为湖南争光,为国赛添彩,为未来国家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学院再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职业大赛,参加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赛项比赛。为了筹备大赛,学院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首先在相关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宣传动员、培训,然后通过选拔赛,选出了近20名同学组成参赛预备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并根据学生表现从中确定了参赛队员。期间队员们还与多所院校的选手进行了交流,相互学习。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大赛到来,为学院和河北省争光。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来自学院信息技术系09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肖易、赵朝辉、王磊三位选手分别表示要用心,尽力,超越自我,在比赛中收获成功,为学校、老师争光!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本次大赛赛前训练经历了学练、练赛、冲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坚持“学中练,练中学,学练结合”,第二阶段坚持“练中赛,赛中练,赛练一体”,第三阶段,学院高度重视、投入重资,购置了满足大赛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参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高强度、高难度的集训,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期待在大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未来!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代表队由崔帅峰、许奔、王仕旭组成。为了迎接这次大赛,队员们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系统学习各种服务的原理和搭建,再加上实践中反复演练,技能日趋成熟。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队员们表示要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为学校争光,为河南省争光!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参赛的三名队员坚持各自的人生格言奋勇拼搏、永争第一,他们是郭子健——“不忍生愁,忍能常乐;力争上游,争能常胜”、 李紫阳——“从哪跌倒,就要从那爬起”、 高磊——“做事严谨,力求完美”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学院代表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技能赛项,在信息工程分院院长、副教授海震和该分院教师、讲师荣西丰的带领指导下,选拔了该院09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张丹、罗林、李鹏飞三名学生参赛,他们刻苦钻研、动手动脑、全心投入、努力争取创出佳绩、为学院争光。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大赛选手在4月省选拔赛 “信息安全应用技术”项目中脱颖而出,由09级吕宁、陶馨增、舒云宣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取得了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以竞赛为抓手,注重梯队建设。以竞赛为导向,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以竞赛为目标,突出训练重点。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当集训进行一个月的时候,二年级学生的一句话即让我感动和惭愧:“老师,我们这个月里所学到的内容比以前一年学的还多!”作为教师体会到这份耕耘的喜悦。也深知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对于一个专业来说,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一次竞赛而是对我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练兵和检阅。通过这次练兵和检阅:教师实施能力得到了提升,专业教学资源得到了丰富,专业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校校交流构建了一个平台,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最大受益者是我们的学生。作为学校、教师要竭尽所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和一个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职业教育就应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只有自主的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做好指导和引领学生不断进步、并成为未来职业岗位上的能工巧匠。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