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新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主题,能力成为最根本的培养目标,就业成为最有效的检验标准时,职中教育的切入点在哪里?提升教研队伍素质的突破口在哪里?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就业的驱动力在哪里?泽州县高级职业学校紧贴时代要求,以“面向当地需要,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 从教学管理、设备投入、专业打造、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全面创新,开创了职教发展的新天地。
为教师职业生命“补养”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泽州县高级职业学校校长常春燕对教师队伍的要求。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他们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集教学、实验室、图书馆、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大楼,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综合教学楼,投资100余万元完善了教学设施设备,购置补充了文体器材、图书资料,在校园安装了监控系统,建成了二级图书馆、10兆校园网等,大大改善了办学环境。
校班子成员全部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平均年龄42岁。班子成员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大胆创新有主见,遇到难事不推诿。班子成员作风过硬,坚持深入班组代课听课,人均年听课不少于80节,常规教学检查、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全校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们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为动力,不仅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各领导岗位职责,优化各级管理层,提高了管理效能,而且针对部分教师言行不谨,疏于修养,从“铸师魂,养师德,树师表”入手,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纪律整顿大会,集体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观看了影片《师德启思录》,落实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指标,并要求全体教职工对照自己的工作作风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从而真正树立了“敬业爱校、勤学乐教、明礼诚信”的师德风尚。
抓好备课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该校注重审视教师的教法设计、教材使用是否体现新课标精神,加大了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的检查力度并制订了优秀教案、作业批阅评比制度,开展了推门课、公开课,加大了听课的密度。通过听课这一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既掌握了全校各学科的教学情况,又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精神,革新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学校教育水平的关键。多年来,他们积极落实“以人为本、主体创新”的管理理念,立足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了“三项工程”。一是“培训工程”,重在培养青年教师。自2004年以来,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一年过关、三年合格”的教学能力培训。通过培训,大大夯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二是“名师工程”,重在培养达标后的教师。根据教师不同的目标层次,分级分层实施培训计划,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锻炼成长。近三年来,该校涌现出名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模范教师、教学能手3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高级职称达15%,中级职称达48%,“双师型”教师达23%。三是“双师型”工程,重在培养专业教师。他们采取经济补贴、政策倾斜的方式,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对于一些紧缺专业,采取外出学习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培训。仅2009年就先后委派24名教师到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学校培训进修,提高了专业教师技能水平。通过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生产实习基地参加生产实践,培养锻炼了高素质的教学队伍。近年来,该校老师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5名教师荣获“晋城市教学能手”称号。
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台”
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泽州职业高中寓教于活动之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针对教职工,学校制定了考勤、教研、财产管理、卫生安全、值班制度、档案管理等各类制度;针对学生,制定了“校园十不准”、“升旗制度”、“学生日常管理积分规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坚持把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团体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为四川灾区献爱心”、“创校园十佳文明礼仪之星”、“争创学习型班级”、“争做文明晋城人,创建全国文明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特别是以“育人”为目标,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形成了全方位良好的育人环境。该校先后与晋城市博物馆、赵树理文学院、晋城市烈士陵园、公安局、消防大队等单位和基地建立了长期工作联系,多次利用节日、纪念日举办大合唱、文艺会演、演讲、朗诵、校园歌手赛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学生面向未来、提高素质、建立自信、完善自我。学生们还利用黑板报、标语、橱窗、班报等进行文化宣传,校舞蹈队、管乐队、礼仪队、田径队在县中学生运动会上屡次夺冠。在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为了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他们邀请派出所民警到校宣讲法律知识,组织各科室在全校经常开展安全大排查,落实了夜间巡视制度,修订了各项安全预案、台账及值班制度,成立了以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专职保安为主体的校内安全检查队伍,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着眼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校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职校特色,不仅开设公共基础课,增加专业技能课,而且精选教材,自编实习实训教程,适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同时,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技能培训。在教学模式上以“重视文化课、注重专业课、重在实践能力”为指导,在抓好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为学生整体就业“架桥”
“满足社会、对准产业、接轨企业、惠及千家。”这是常春燕对学校办学方向的表述。上挂横联下辐射,构建成才立交桥,是该校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省、市、县关于“职业教育要做大做强,要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努力建成几个县内打得出、省内叫得响、社会受欢迎的知名专业、特色专业”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开发与调整专业,着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纪律教育,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围绕地方经济特点、支柱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状况,开设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逐步开设了机电类、计算机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等4个专业类别8个特色专业课程,其中,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示范专业。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产八业”经济发展框架,他们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实行“文化课与专业课并举,长班与短训结合,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以创办特色专业为突破口,瞄准市场,联合办学,拓宽渠道,指导就业,积极探索“企业冠名、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先后与富士康集团、深圳兴森快捷科技、捷普电子、LG伊诺特有限公司等近20家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立足山西、辐射沿海、面向全国”的就业网络,形成了“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全校累计安排毕业生就业400多名,就业率达95.6%,为农村职教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先后获得“山西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中学”、“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晋城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晋城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记者 徐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