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提出了“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的著名论断,并指明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自主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汪洋书记准确地把握“一流技工”与现代产业的内在关系,深刻地提出“要提高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近年来,广东技工教育人以“打造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培养一流技工”为己任,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技工教育成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转换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他们是如何造就广东技工教育新的辉煌?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一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郑朝阳。
科学规划布局
建立现代技工院校
记者:多年来广东技工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在打造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方面成绩斐然,我们是怎样探索出这条新路的?
郑朝阳:技工教育要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优化提升服务,我们从我省现代产业发展和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出发,出台了《广东省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现代技工院校建设。在珠三角地区着重改造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示范技工院校,重点培养我省现代产业急需人才;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集中力量在地级市办好一所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级技工学校;县一级着重建设以技能培训为主且适应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省重点以上技工学校,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记者:现在我省技工院校建设情况怎样?
郑朝阳:目前全省新建、扩建技工院校30所,校园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250万平方米和760万平方米,分别比2003年增长108%和117%,可以说这七年再创了一个广东技工教育。广州、深圳、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地区已分别投资3-11亿启动建设占地面积300-800亩的现代技工院校,阳江、揭阳、河源、梅州、韶关、茂名、云浮等市已新建了学校或校区。
推进校企合作
打造“一流技工”
记者:很多企业说找大学生容易,找技工难,找高级技工更难。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
郑朝阳:确实,珠三角产业升级最缺的就是高级技工。胡总书记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就充分说明一流技工的重要性。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真正受企业认可的高级技工,关键是在办学理念、教学体系和办学模式上,广东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
记者: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这条路我们是怎样走的呢?
郑朝阳:我们把校企合作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突破口,我厅搭建“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全省百所优质技工院校与包括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在内的千家重点企业对接,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建生产实训中心,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推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通过该平台,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同时搭建起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快车道。如今“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助推平台;技工院校培养“一流技工”的集约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服务重点企业的工作平台。
记者:近年来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何以一直保持在98%以上?
郑朝阳:校企合作能更好地让人才与市场接轨。由于办学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因此,我省技工院校非常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投入上,学校非常注重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在课程设置上,实操课与理论课配置比例为5:5到7:3;在师资配备上,着重引进理论和技能兼备的“一体化”教师。当然深受企业的欢迎。
改革办学模式
培养“一流技工”
记者:有专家说,培育“一流技工”是一项综合工程,关键是要改革办学模式。
郑朝阳:是的,为了培养产业升级需要的“一流技工”,我们重点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形成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2009年以来,我省以点带面开始推行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等一批技工院校在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中,实施了一体化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技术,同时培养了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一体化教师,建设了一批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学习工作站,构建出了一套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我省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记者:德国、新加坡这些国家技工教育都发展的很好,我们是否借鉴了他们的经验?
郑朝阳:我们一直在积极拓宽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不断引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力求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因此,我省引入了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大力推进惠州市技师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科技学院、我厅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合作办学。省轻工业技师学院、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8所技工院校也与奥地利政府展开合作,利用奥地利政府提供的1800万欧元贷款引进先进的数控设备。
记者:“名师出高徒”。我们是怎样培养一流师资的?
郑朝阳:“一流技工”要具有国际水平,师资也要与国际接轨。我厅全力推进“双百双向”的师资培训交流计划,选派500多名技工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奥地利和香港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开展培训,同时还引进德国、新加坡、奥地利等国家的50多人次职教专家到我省任教、讲学,意在提升我省技工学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仅2009、2010两年,我厅就选派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就达到了311人。
建立竞赛机制
赛出“一流技工”
记者:“一流技工”的培养除了建设现代技工院校、加强师资培养、推进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以外,还需要建立什么机制?
郑朝阳:“一流技工”的培养很重要的方面还要建立一个竞赛机制,通过竞赛赛出“一流技工”。多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我省技工院校广泛开展校内和校际技能竞赛,很多学校每年都开展技能节,形成一种独特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如深圳技师学院以技能节为抓手,创品牌办特色,2010年技能节全校共设置竞赛项目111个,非竞赛类项目53个,吸引23所国内高校、职业院校的316名同行来校观摩、参与技能节活动,通过技能节达到“以节搭台、以节促学、以节促教”的目的。我省地区和区域之间也广泛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今年我们还参加全省技能竞赛和全国数控技术和技工院校两项全国大赛,技工院校学技比武蔚然成风。
记者:近年来广东技工教育硕果累累,技能竞赛方面成绩如何?
郑朝阳:2010年是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年,各地技工院校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全省技工院校参加了30个大赛项目,许多比赛项目独占鳌头。如广东省技师学院参加2010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惠州市选拔赛,参赛选手获得17个项目的第一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参加2010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该校选手代表广州市一举夺取了六个项目的第一名,更创造出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项目决赛史上的奇迹:八个决赛项目,一个学校校独揽五个第一。同时,我省技工院校还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中,我省技工院校的选手面对全省的各路数控精英,奋力拼搏,一举囊括各工种、各组别的全部前三名,刷新历届全国数控职业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最高、最优记录,展现我省技工院校良好的技能水平。今年11月8日至13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我省技工院校也取得赛区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竞赛中,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参赛选手一举拿下了第一、第二和第四名的骄人成绩;在全国交通技工院校教师汽车维修大赛中,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夺取团体第一名。
新闻分析
技工教育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
今年五月十七日,省委书记汪洋到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参观“百校千企一流技工”大型技工教育成果展。当他走进湛江市技师学院学校展位,听说该校去年4000多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30%在湛江就业,70%在珠三角就业,汪洋高兴地说:“这是一个很值得提倡的方向。通过技工教育,把广东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输送到珠三角来,一方面解决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低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珠三角制造业的竞争力,既提升珠三角,又带动了东西北。”
有关专家也表示,近年来广东技工教育为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珠三角产业升级以及东西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一流技工驱动珠三角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31年以来,无论是珠三角改变了世界制造业版图而成为世界工厂,还是广东进入经济发展升级转型的快车道;无论是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还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实现这些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一流技工。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郑朝阳副厅长表示,随着广东产业的不断升级,广东开始从“技能时代”向“高技能时代”转变,我省的技工教育也积极地适应这种变化,在不断推动技工教育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逐步建立了与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个体系中一批批一流技工脱颖而出,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产业的升级。
广州市技师学院数控实训中心前年与香港德银公司合作研制地铁自动售票机的机械芯(这是德国BIM投币机国产化的高端技术),学校十多位优秀学生在企业高级技师和学校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认真研制和技术攻关,用不到半年的时间试制了13台样机,通过专家检验,试制样机各方面技术指标接近进口机。目前已有3台优化的样机进入地铁服务运用。地铁BIM系统完成了研发阶段,并进行了小批量试生产投入地铁服务运行,两台样机达到了运行万次无卡钞的理想状态。这一项目的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以“校企合一”形式与企业实现了无缝对接,更为可贵的是实训中心一批优秀学生,从“技能人才”发展成了“技术英才”。仅2009年,学校就有163件学生作品申请国家专利,有些学生甚至一人申请了三至四项。在该校的推动下,部分专利被企业看中,成功地转化为了产品。
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带动东西北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郑朝阳副厅长说,虽然过去我省技工教育发展迅速,但我省技工教育仍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较多地集中在珠三角,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技工教育仍然未能充分发展,而当地的工资水平、用人条件又不可能大量从外面吸引高技能人才,需要从当地就地培养、就近解决,否则将难以满足“双转移”背景下当地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的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全省加快调整技工院校布局结构,在珠三角地区着重改造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示范技工学校,重点培养我省现代产业急需人才;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集中力量在地级市办好一所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级技工学校;县一级着重建设以技能培训为主适应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省重点以上技工学校,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劳动者的技工教育体系。
湛江市技师学院根据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的人才需求调整增设了炼钢炼铁、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技术与空调制冷4个专业,培养适应未来钢铁行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在揭阳市技工学校、惠来技工学校,为满足中石油炼油项目落户当地后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分别开设了石油化工与仪表、石油工业自动化与电脑控制、石油产品物流管理、石油工业机电一体化、石油工业压力容器焊接等多个立足本土的石油化工专业。
韶关市技师学院也立足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与乳源瑶族自治县牧草园特种养殖场的开展校企合作开发瑶山食草小香猪项目。利用美国的狼尾草、澳大利亚的菊苣、乌克兰的鲁梅克斯等国进口的高蛋白牧草喂养,改良小香猪的肉的品质,生产天然高端畜牧产品。目前在当地已成为带动农村致富的项目。
链接:
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5年,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年职业技能培训规模达到100万人次,共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500万人。
到2015年,建成10所全国示范性技工院校,20所省级示范性技工院校,20所特色示范性技工院校;依托技工院校创建50个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
到2015年,全省技工院校专任教师达到6.7万人,其中“一体化”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重点打造1000名师德高尚、专业素质精湛、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到2015年,建成设备先进、特色突出的100个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实现传统专业规模化,主导专业品牌化,创新专业高端化。
到2015年,依托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优势专业建成100个职业研发应用基地,形成贴近产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的职业研发体系。
有效途径:开展“三名工程”,提升技工教育质量和水平
推进示范性“名校”建设。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着重建设10所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将其打造成为华南地区一流技工培养基地、职业研发应用基地、新工艺孵化基地,从而引领和服务我省现代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全省特色产业和地方产业发展,加快建设20所专业特色鲜明、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示范性技工院校;围绕突出技工院校办学的特色,加快建设20所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突出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德育工作的特色示范性技工院校。
加快“名专业”建设。重点建设面向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六大产业的新专业。到2015年,建成名专业100个,形成有效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名牌专业。
开展“名师”领航培养工程。建立“学院+中心”的全省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网络,依托综合实力强、专业优势突出的国家重点以上技工学校,建设1所综合性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学院和10个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承担全省技工院校师资培训任务。实施师资培养培训交流工程,从德国、新加坡等引进职业教育高端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