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我们怀着信心和期待前行

2011-01-07 23:34:42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回望2010,职业教育有太多值得关注的新闻,他们正在影响和改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迈进2011,重温那些关乎职业教育发展命脉的关键词语,带给我们的是突破困难的力量、奋勇前进的动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措施给力,一些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组频繁出现,带给人们的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十年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绘就了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是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发出的动员令,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声音: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为主线的战略布局,是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抓紧、抓实并抓出成效。提高质量,就是要坚持规模和质量统一,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和实训环节,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大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转变。改革创新,就是要围绕提高质量,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加快改革办学、培养、教学和评价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加强建设,就是要围绕提高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建设,实施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高办学水平。

  改革试点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一个重要内容。试点将在以下6个方面推进:①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③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④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⑤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声音: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改革入手,通过试点,取得突破,创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就抓住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牵住了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牛鼻子”,对于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于2010年12月28日全面启动。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吸引力大幅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教育部职成司有关负责人特别强调,“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是今后中职教育发展的基调。

  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推进计划等10个分计划,以及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执行机制、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成长发展的“立交桥”等30个项目载体。其中,每个项目载体分别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分工。

  声音:行动计划的全面启动,意味着未来3年中职教育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正式敲定。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使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中职教育发展的每一项任务在行动计划中都有与之对应的落实措施,以此推动各地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细化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提高质量

  2010年9月召开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按照统筹规划、先行试点、动态调整的原则,逐步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与改革试点,以政策引导、项目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各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持续改革与建设,努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声音: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安全责任分担等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声音:“做中学、做中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感知认同、模仿、练习、熟练协调、反馈校正和创新创造几个阶段,要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通过反复训练才得以形成;技能型人才的观念、态度、行为和技能必须在生产一线实践中进行培养。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

  技能大赛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2010年6月在天津举行,4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技能选手在3天时间里进行了建筑楼宇等共14个专业类别42个项目的角逐。已经举办了三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的平台、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和职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在前两届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被许多知名企业高薪聘用,大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瞩目。

  2010年大赛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技能比赛的同时更加注重德技并重、教产结合和开放参与,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纽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作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对接与交汇,使教育触摸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

  声音:每年一度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展示台、竞技场,让选手们在这里找到了成功的自信和职业的理想;“赢在手中,强在技艺”的“武状元”们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和“院校专业全覆盖,教师学生齐参与”的制度设计,使职业教育在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等机制上,走出了独特的类型道路,也起到了关注职教、崇尚技能、尊重技工、鼓励创造的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