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群代表:民族工业的"出路"与职业教育的"高度"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许凌)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力群表示,职业技术教育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徐力群代表介绍说,近些年,国内民族工业借船出海到国外打拼的企业越来越多,结果大多是“英雄苦短”境况都不太好。于是关于这些民族工业出路媒体大发宏论,诸如科技含量不够,技术不够顶尖,自主研发力量薄弱,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等。“依我看,都不是,我们的企业不是创造不出国际一流的产品,而是生产不出一流产品。根源就是一个,国内缺少大批量的精准劳动者。”
  
  徐力群代表指出,拿中卫市来说,教育的滞后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2010年底,中卫市高中入学率为57.7%,在宁夏排在倒数第二。2006年以前的10年间,中卫市共有83583人没有上高中,那么今后的10年内,中卫市上不了高中的人数还会新增近7万人。更为严重的是,在2006年8139名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当中,只有1801人接受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占22.1%,这个数字要比德国、日本低40个百分点左右。在教育投入上,教育投资远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占GDP4%的标准,更低于发达国家6%―8%的标准。
  
  于是,“十一五”期间,中卫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把握“高起点”办职校。怎么个“高度”呢?第一,是树立幸福感认知的“高度”。中国人既聪明,又勤奋,为什么生产技能、操作工艺无法实现精准呢?原因是不敬业、不爱岗。在学生们思想深处必须树立靠双手劳动创造幸福是光荣的,所有体力与脑力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格尊严是平等的;第二是增强职场适应力的“高度”。要在学生心灵深处确立一身“绝技”方能走四方、能干不是为了“混饭”、学无止境、自己提拔自己等现代理念;第三是培养技能精准的“高度”。请进来,聘企业、三产一流的工程师、技师授课;走出去,带学生到省内外一线实习、操练。
  
  职教是民族工业的堤坝,这个堤坝有多高,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就会有多高。“每天都有企业来要人,市职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徐力群代表最后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初中卫市第一职业学校1700名毕业生已提前实现100%的就业。另外,今年中卫市投资1.2亿、5000多名师生的第二所职业学校已开土动工。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