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校竞技潍坊市夺八金 副省长发来祝贺信

2010-08-03 06:19:25

  潍坊新闻网7月16日上午讯  7月12日下午,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潍坊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潍坊职业教育在教学质量和规模两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潍坊职校学生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8个一等奖,8所参赛学校均获二等奖以上奖项。据了解,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在校生超过15万人,仅次于青岛市,居山东省第二位。市区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已全面展开,考生应在10月20日之前进行网上注册。

  斩获29个奖项

  6月24日至27日,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6部委、单位共同主办的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市举行。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近4000名选手进行了14大类专业42个项目的比赛。本次比赛分中职组和高职组两部分,我省中职组派出77名参赛选手参加9个专业类别的31个比赛项目;高职组派出62名参赛选手分8个代表队参加7个比赛项目。

  经过激烈角逐,我省参赛选手共取得17个一等奖、27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团体三等奖。与去年我省获得3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的成绩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另外,青岛市作为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单独参赛,获得11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总分列全国第十名,列计划单列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据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法成介绍,潍坊商业学校、诸城市经贸中专、诸城市职业中专、潍坊市科技中专、潍坊第一职业中专、潍坊建设职工学校、寿光第二职业中专、寿光工贸职专等8所学校参加了8大类22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8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各奖项获奖数量均占全省总数五成多,所有参赛学校均有获二等以上奖项。其中潍坊商业学校一家获得一等奖5个,在全国少见,引起了巨大反响。

  潍坊商校成典型

  在本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潍坊商业学校17名选手在烹饪、物流、制冷、美容美发等4个专业的9个项目上代表山东省参赛。他们凭借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使得潍坊商校一家就一举夺得5枚金牌和7枚银牌。

  潍坊商业学校三名小伙冯永亮、马池功、吴传金这次代表山东省参加物流专业比赛,作为全国34支代表队唯一做完比赛流程的选手,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受到了大赛执委会主任、总裁判长及全体裁判的高度赞扬,并受邀参加8月份在长沙举办的全国物流工作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徐曙光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成绩通报会上更是称“潍坊商业学校的成功经验,也是我省综合性示范强校的典型代表。”据悉,下一步,山东省教育厅将主要从综合性学校和特色化学校两方面,加强我省职业学校的建设。

  副省长发来贺信

  6月30日,副省长黄胜也专门发来贺信向我市表示祝贺。7月9日,市政府分别给寿光、诸城两市和潍坊商业学校发了贺信,向获奖选手、学校、两市教育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大赛付出辛勤劳动的学校师生表示亲切的慰问。贺信指出: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希望寿光、诸城两市和获奖学校以这次技能大赛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和“一三六四一”的工作目标与思路举措,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加快职业院校专业调整与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职规模全省第二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规模方面,我市职业教育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据介绍,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154574人,仅次于青岛市,居山东省第二位。目前,潍坊市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市区职业学校分春季和秋季两季招生,秋季网上注册时间是10月20日之前。招生区域以市区初高中学校毕业生为重点,兼顾招收县市和外市、外省初高中学校毕业生。招生对象以应届学生为主,兼顾招收往届学生、返乡农民工和复退军人等。

  据了解,市教育局还将把初中毕业生升入中职学校的情况作为评价初中学校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加大对国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宣传力度。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农村户籍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1500元的资助;对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逐步实行免费等。另外,要进一步开阔招生工作思路,扩大中职招生服务对象范围。

  张法成副局长介绍,潍坊今后将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加快建设山东半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把职业教育办成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办成改善民生、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教育。(韩镇 张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