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学院的办学宗旨。该校高度重视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坚持把“先学做人后学艺”的育人理念贯穿于学院各项工作,培养了良好的校风。
一、以“八字校训”为引领,凝练精神、提升境界
在建院之初,该校就结合办学定位和特点,概括提出了“厚德、博艺、创新、和谐”的八字校训,并以此来凝聚全院师生,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几年实践,“八字校训”已成为该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被确定为“大学精神”,不断鼓舞和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开展大艺术范围内的多专业综合联训,使学生在学院的自主性项目实践中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既达到了“博艺”的要求,也学会了做人、做事,同时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素质。例如,该校2008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代表中国组团参加在荷兰、德国和捷克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其参与的各个专业的师生把此项活动作为践行“八字校训”的具体实践过程,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今年捷克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上,从参加艺术节的54个国家代表团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该校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大艺术范围内的多专业综合联训,不仅深得师生欢迎、成效明显,也得到专家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是借助实训平台,抓住教育契机,师生共同创作主旋律艺术作品,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扩大了学院影响,有效地提升了学院的软实力。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该校领导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积极推动全院2500名大学生向全市大学生发出了捐助地震灾区中小学的倡议,得到了俞正声书记和殷一璀副书记的高度评价,全院师生共捐款20余万元。同时,该校师生迅速编排演出反映抗震救灾精神的舞蹈《牵动》(获得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通过组织师生参与演出、拍摄反映汶川大地震中为抢救遇险群众献身的女教师感人事迹的影片《妈妈回来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
二、以“五分钟德育教育”为载体,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该校针对艺术类院校学生特点,坚持每堂课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实际,进行五分钟德育教育。经过近五年的坚持和发展,该校“五分钟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院的品牌,并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校探索的“五分钟德育教育”,其做法是:每位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围绕专业教学,设计一个德育主题,贴近学生实际,开展五分钟左右的德育教育,做到入情入理、入耳入脑,使学生在教育中思考,在生活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内化,增强了学院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并形成长效机制,切实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学生在进行和声训练时,教师选择了一个故事,一群蚂蚁去寻找食物,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一个自称是游泳健将的小蚂蚁自负地跳到了河里,却被河水冲的无影无踪。这时,一位蚂蚁长者站出来,指挥大家抱成团,形成一个蚂蚁球滚到河里,结果每一个蚂蚁都顺利地渡过了河。由此,教师告诫同学们在和声训练中要注意团队精神,加强协作,一个人唱得再好,却不一定能让集体获得成功,并由此再引发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应注意团结协作,这也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该校各专业还结合专业特色,在“五分钟德育教育”表现形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如演艺类专业将富有德育内涵的动作训练引入课堂,使五分钟德育教育不再仅局限于教师一个人,做到师生互动,人人都是教育主体;美术设计类专业则将“八荣八耻”插画等进行课堂讲析,使德育教育具有时代性。
三、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影响带动、无声润泽
该校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纳入学院总体的发展战略规划。
一是把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岗位聘任等方面的重要条件,坚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二是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始终把学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赞颂奉献精神的话剧《严德海》,邀请建桥学院左飙教授为全体教职工做《育人与师德》的讲座,并给教师发放《班主任耕耘》、《包涵心语》、《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做人细节》、《读论语•学做人》等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书籍,组织开展“师恩、师爱、师情”的演讲和“为人、为师、为学”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等,深化了师德师风教育。
三是注重宣扬和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后观看反映特级教师周小燕、于漪等先进典型事迹以及贺宝根“我心清澈”先进事迹的光盘,组织观看上海优秀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录像。在近三年的教师节上,先后表彰了70名优秀教职工。优秀青年教师罗莎被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授予“师德标兵”称号;优秀青年教师贾美雅被评为上海市民办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2009年上海市教育系统育才奖。
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躬身实践、注重养成
该校在全面推行产学结合、强化教育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始终围绕高扬主旋律,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贯穿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
一是注重组织师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切实发挥学院文明创建的辐射作用,主动向社会展示学院这块“文明高地”的风采。该校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军民共建和参与社会公益等活动,组织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努力推动学院文明创建向社会辐射。师生坚持进社区开展学雷锋、见行动、做好事活动,组织开展义务劳动、无偿献血,开展“先进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投身社会实践,传递爱心,播种文明,既充分展示了学院文明风采,又使师生在贡献青春与智慧中升华了思想、体验了人生的价值。
二是引导师生把“迎奥运、迎世博、讲文明、做贡献”,作为践行“八字校训”大学精神的载体,不断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以迎世博为契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以迎世博志愿者工作站、文明劝导队和大学生才艺大比拼等活动为载体,深化发展“厚德、博艺、创新、和谐”的大学精神。学院有上千名师生先后参加了上海东方卫视进行的“奔向世博——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特别晚会”、张江集团主办的迎世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迎世博文明劝导队”等多项活动。自今年5月以来,该校师生已多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师生的服务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