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至14日,教育部在杭州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出席会议并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作总结讲话。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刘希平、李鲁、鲍学军、褚子育、夏建勇、丁天乐等参加会议。在浙期间,陈希、林蕙青在刘希平、李鲁陪同下,先后考察了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陈希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中央领导多次到全国各地视察职业教育并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认识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提升,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陈希强调,下一步高职教育要紧紧围绕科学把握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办学基础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推进改革与发展。“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按照统筹规划、先行试点、动态调整的原则,逐步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与改革试点,以政策引导、项目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各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持续改革与建设,努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各地要切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统筹布局,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尝试,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支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发挥人才高地和技术研发中心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郑继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十五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9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8.96%提高到了45%。高等职业教育是浙江高等教育的一个亮点和重要增长点,近十年实现了大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省共有47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37万人,占我省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2.8%;招生12.9万人,占招生总数的49.2%,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新格局。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为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保障。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共有6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9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名国家教学名师、25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在2009年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评奖中,我省有12项高职项目获奖。在近两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省高职组一等奖数量均占总数的1/5。近3年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高职教育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郑继伟强调,当前我省正在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浙江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职教育要进一步优化结构,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需要,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继续深入实施省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开发、优化师资队伍、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推进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改革。进一步创新机制,探索建立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进一步促进开放,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坚持开放办学,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注重学习、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扩大国际及境外交流与合作,提升我省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办学水平的提升。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优势专业群,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支持建设一批服务地方新兴产业、特色行业及战略性产业的特色专业,逐步建设以专业品牌树立社会声誉的特色院校。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宁波市政府等6个单位代表作了大会交流。会议还对《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了意见。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考察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合作企业。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地市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