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讲堂”上完成自我教育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创新德育模式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杨坤
“作为学生,功课不好,让父母操心,就是不孝。”“一个人孝敬长辈,并不用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能让父母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感到快乐,就是孝敬。”这是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在“探索道德教育创新模式”实验课题研究中,08财会(4)班学生开设“道德讲堂”——《孝心无价》一课时,发自肺腑的感言。
“该校‘道德讲堂’采用感悟式德育模式,学生在道德的力量下感悟和反思自我,提高道德素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德育方法。”这是在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第二次理事会暨全国中职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协作会成立大会上,教育部职成教司领导和广大与会人员对这一德育模式的肯定。
面对中职学生“道德问题”越来越多,传统德育效能乏力的新情况,该校把“道德讲堂”作为德育课的延伸,借助社会文化资源,如于丹的论语讲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十佳道德模范和抗震救灾英雄人物、奥运冠军事迹等,自编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四个主题系列的校本教材,作为“道德讲堂”内容。
“道德讲堂”由德育教师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整个教育过程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对问题的理解及对未来的态度,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孙丽娜主讲的职业与理想一课,先播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提出“他的理想是什么,是怎样实现的”,引导学生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接着又提出“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如何打算”,学生讨论,教师同步打出残疾人游泳冠军娜塔利和10多名残奥会残疾运动员勇于拼搏的感人图片,启发学生说出:“对于挫折,不要找借口。要认识到,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无法成功。”课后,学生在学习感悟中写道:“爱岗敬业就是要忠于职守,遇到困难就要勇敢面对。即使找不到理想的职业,我也不会有太多的抱怨,要理性面对现实。”
此外,该校通过建立成长手册、进行诚信积分、填写家校联系卡、制作爱心卡、设置道德专栏等,跟踪“道德讲堂”教育效果。在每月一次的家校联系中,家长普遍反映自己的孩子开始干家务活、逆反情绪减少,而且经常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批判,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表示谢意。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校长周连浩告诉记者,中职阶段学生是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最佳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弥补他们的“道德”缺失不是办不到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能够完成自我教育的。这是学校开设“道德讲堂”的重要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