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市商业学校的实践看如何培养优秀职校生
宝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学生在实训室上课。
田禾 本报记者 时晓玲
报考咨询:将学生职业指导与规划前移
“校长,我的孩子学习不好,啥都不行,你说咋办?”“老师,你给出出主意,我们孩子想报你们学校,但十几个专业,我们拿不准,麻烦给参谋参谋。”
5月的一个周末,北京市商业学校图书馆阳光大厅内,不少前来咨询报考的学生和家长将咨询台前的史晓鹤校长和老师团团围住。对孩子前途的焦虑和学业不如人意的无奈与焦躁清楚地写在父母的脸上,而走进职业学校来咨询的学生,也大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挫败感和不自信。
在职业学校做了多年教师和校长的史晓鹤,十分清楚和理解这些家长及学生的心态与处境。“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专长,教育不能像车间流水线生产标准件那样培养学生,应该多一把尺子衡量。”于是,从几年前开始,学校就把每年的报考咨询会变成专业选择和职业指导会,组织全校近20个专业的教师到现场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通过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发展志向等,指导学生科学选择专业,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现场咨询会上,商贸系教师王华正在接待一位来自外省的学生李国芳。这个学生并没有具体的报考目标,不清楚自己有什么优势,对今后的发展也没有明确打算,很想听听老师的建议。王华通过与她沟通,发现她虽然外表文静,但言谈中却表现出性格外向的特点,她听问题很认真,有主见,喜欢动手做手工,不太愿意学习很理论化的东西,打算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为自己将来在北京创业打基础。王华凭着多年指导学生的经验,对李国芳说:“如果自己有创业的打算,一定要选择有市场需求、适合自己独立经营的专业”……听了老师的介绍,再参观完学校的实训基地,特别是看了学校与大明眼镜公司合作开办的眼镜“校中店”后,李国芳欣然报考了眼镜配置专业。
史晓鹤也被几位家长团团围住,有的家长说孩子天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打算;还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坐不住,“特能侃”,不知报哪个专业合适……面对父母的困惑和担忧,史晓鹤一边劝导家长冷静分析,一边与现场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在观察、了解学生的特点、现状、意愿以及家长的想法后,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喜欢“电游”的孩子可选择计算机或动漫专业;能“侃”的孩子可选择营销或导游专业……
国际酒店专业的外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
史晓鹤:给学生创建多元成才的模式
曾经的困惑——
每年报考时,都能看见走进职校学生的不自信,听到他们父母喋喋不休的抱怨,每次都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多一把尺子衡量,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走进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绝不应该是被分数教育“淘汰”下来的失败者。
这样的困惑和矛盾我们也曾经历过。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空前的机遇期和挑战期。一方面是政策给予的高度重视,国家史无前例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激增,尤其是随着大中型城市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相应的人才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首先,生源从过去的高分学生逐渐变为基础很差的学生,甚至出现了总分只有几分的学生;其次,生源的变化导致教师难以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育人能力受到挑战,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信念产生怀疑,教师的职业激情、职业信心和职业理想不断受到打击。曾经有不少一线的老教师都经历了从“喜欢上课”到“不想上课”再到“恐惧上课”的过程,还有的教师对于曾经热爱的课堂发出了“上课就像上战场”的无奈感慨。
面对困境,我们没有放弃学生。在反思中,学校开始转变学生观,在如何看待学生、分析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提高职教质量、办出职教特色等方面重新寻找突破口。
突围记——
作为职业学校,我们提出了“多元成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多维指导,引导学生理性选择
客观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往往入学成绩低,偏科、偏门的学生数量较多,学生智能水平差异大。许多学生缺乏自信、有挫败感、目标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动力。在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等进行选择时,往往表现得盲从或功利色彩浓厚,缺乏理性把握和选择。
学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帮助他们做好人生发展方向的阶段性选择,让学生及其家长由直觉选择变为理性选择、有效选择、科学合理的选择。
学校对学生的多元选择机会和教师多维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几个阶段(见图表):
①入学报考前,将分析和指导学生的服务工作前移,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能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专业,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因为爱专业而学专业。
②入学初期,通过入学教育、个体访谈与观察、综合能力分析、意愿申报、语数英测试、教育教学联席会议等方式,帮助学生利用好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做好学习初始阶段的发展方向选择,包括各专业之间的调配选择。
③校内主体学习阶段,是学生多元选择内容最丰富的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段特点,随着他们在此阶段内个人意识的逐步觉醒,一方面开始对专业进行重新审视和评判,另一方面,对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有了较为明确的目的或方向。针对这些变化,学校重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
学校通过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菜单”,直接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拥有更多的接触各类知识、活动、专业的机会,从中逐步发现自己的强势,以强势带来心理变化的迁移,促进全面发展。
例如:通过校园社团招聘会的现场咨询,教师指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扬长补短”的社团,通过社团的日常训练和展示活动,教师可持续性地对学生的潜能发展给予指导或建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为了照顾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学校一直坚持指导学生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根据中职生起点低、差异大、对自我认识不清、对前途茫然的特点,采用“双导师”制,在班主任日常辅导的基础上,再选派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或德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主规划自己的未来。
④毕业实习前夕,分别给予各种选择的学生不同的强化指导。比如,对于大部分选择就业的学生,给予岗前强化训练,安排“综合素质达标验收”考核,做到“不达标不出门,不合格不上岗”,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依据多元选择,创设多元培养模式
学校根据学生多元选择的菜单,提供多元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学校将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赋予丰富内涵。各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均兼顾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文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多元培养,同时尽可能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志向的发展预留空间。
学校积极尝试“多元办学”,最大限度地打破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的界限,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兼顾就业与升学两个培养目标。
组织立体实施,确保多元成才效果
建立与改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结构——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校本特色课程为主体、以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强化实训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的教育,加强对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学校以造就“学以致用”人才为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上。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围绕学生能力制订教学目标,根据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与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推广使用以实际操作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重点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从学生实际能力素质提高的角度衡量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在学生评价方法上,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改期中、期末考试为分模块考核;二是改单一试卷方法为有选择的多种方式考核;三是改以知识为主的考试为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考核;四是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五是改单一分数成绩评价为分数成绩与非分数成绩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学校积极探索突出学生实践训练环节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商贸系先后与北京市一商美洁、大明眼镜等企业合作,在学校实训楼开设“校中店”;学习借鉴台湾“格子铺”的经营方式,为学生提供校内创业平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也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未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服装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服装表演
学生感受:过去不知道原来我也行
北京市商业学校学生观的转变和多元成才模式的践行,带来最大变化的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改观。过去相当一部分曾经目标不明确、精神不饱满、做人不自信的学生逐渐明确了目标、找到了自信、体验了成功……曾经自卑的,开始自信了;曾经消极的,开始积极了;曾经萎靡、叛逆、悲观、抗拒的,变得阳光、进取、乐群、合作了;曾经对自己前途深感茫然的,在学校多元的育人活动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不仅使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目标,也激发了他们投入学习的热情,当学生带着热情开始了自主学习时,他们感受到了成长和进步的快乐。
在各种课内外的体验活动中,许多学生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获奖、第一次表扬、第一本荣誉证书、第一声肯定、第一次掌声……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开始发现自己都不曾了解的潜能,开始挖掘埋藏在自己身上的“财富”。很多学生在商校实现了“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的人生转变,开始了自信、健康、阳光的生活。
“第一次听到表扬,我整整激动了一天”。
信息艺术系的一次座谈会上,一名二年级的学生感慨地说:“从小学到初中,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表扬,几乎都是老师对我的批评、指责和家长对我的训斥、责骂。来到商业学校,我第一次听到了老师对我的表扬,夸我打字速度快、图表画得好,而且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那一天,我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整整激动了一天。”
“过去不知道,原来我也行”。
财金系一名学生曾经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天,老师在课堂上按照我们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兴趣爱好,把我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进行指导,我作为组长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带头参加了后面的技能比赛。我们组共获得三个奖牌,看到同学们的努力和进步,我像喝了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别提多高兴了。过去不知道,原来我也行。
“学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自信”。
商贸系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我从小就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每次考试在班里基本上是倒数第一,爸爸妈妈老骂我不争气、不成器,每次看到父母痛苦和失望的眼神,我自己也非常苦恼,甚至想……自从来到商业学校,我仿佛走入了一片神奇而新鲜的天地,从此找到了迷失多年的目标和方向。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已经“小”有收获与成就,每次考试不仅及格没有问题,而且有几次成绩还相当不错,可以名列前几名了。我认为,学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自信。
“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旅游服装系一名学生从小就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充满浓厚兴趣,而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演讲能力。在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我爱我的专业”风采大赛的征文中曾谈道:选择商业学校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我从来就不后悔。因为我找对了人生的坐标、找到了我所热爱的专业,我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向往和期待。虽然在我的初中时代曾经刻下过伤痛的记忆,中招落榜曾让我一度心灰意冷,然而,是学校让我重新扬起了乘风破浪、不屈不挠的风帆,我逐渐明白了,其实我的优点也很多,这个专业很适合我,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单秋爽创造的成功就业奇迹。
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把商校学生作为招收新员工的首选学校。学生在企业经过几年的磨炼,有的逐渐成长为企业的骨干,有的成为技术中坚,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一些用人单位反映:“北京商校的学生适应性强,知礼仪、懂规矩、有爱心、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大多数能直接顶岗工作,很实用,我们欢迎。”在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商校的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职生的价值,证明了中职生在社会中不但能够立足,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单秋爽是该校03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他就表现出极强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虽然他经常偷偷地玩游戏、用自己设计的病毒搞瘫教师的计算机,但老师却针对他的特点,为他实施了个性化教学和引导。通过请他帮忙建系部BBS系统、邀请他担当老师的“考试助理”参与命题、辅导他开发“教师测评系统”软件等个性化的教学安排,使他在计算机编程方面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
这个2007年才走出校门的单秋爽,如今已成为国内知名咨询公司——锡恩公司“管理系统事业部”总经理,被公司总裁、首席顾问等誉为锡恩IT第一人,是该公司最年轻的总经理。
单秋爽由一个令家长担心的“网迷”,成长为一名IT行业的杰出人才,生动地证实了一个道理:“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中,往往体现他们的智能强项”。其实,换一种眼光对待,多一把尺子衡量,职校生同样也精彩。
《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