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经"

  促进职教围绕市场快速发展 打通服务地方经济绿色通道

  今年,江苏淮安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由2008年的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上升到14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67个三等奖,进步之快,居全省首位。而在今年淮安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企业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也创历史新高,省市15家企业冠名赞助了15个专业大类的技能竞赛,校企共建技能大赛集训基地8个,免费为2000多人次的竞赛、集训提供专用设备和技术指导。“在淮安职业教育快速提升的背后,企业无疑是我们加速成长的推力。”淮安市教育局局长朱亚文说。

  近年来,淮安将校企合作作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突破口和着力点,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联动发展、职教园区与工业园区联合共建、职业学校和地方企业联姻结盟,构筑服务地方经济的绿色通道,使职业教育在围绕市场、服务地方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通讯员 石光耀 朱士玉/文

  牵线搭桥 政府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富士康、沙钢等一批旗舰企业进驻淮安,给淮安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对人力资源提出迫切的需求。光是富士康一家,未来10年预计用工达15万人。如何满足如此庞大的企业用工需求,需要地方政府主动服务,架构校企合作桥梁。

  今年4月和8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淮安富士康,连续获得“大订单”,急需补充8000左右的一线工人,人从哪里来?尤其是8月份,按常规操作,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招来这么多工人。但在淮安,因为有了市政府专门成立的服务大企业办公室(以下简称“大企办”),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富士康人事部门将用工需求反馈到市“大企办”,寻求帮助。市大企办很快将任务落实到市教育局和各地、各职业学校服务大企业办公室,商校1000人、生物工程校800人、市高职校500人、楚州职教中心校300人……5000名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工人在不到半个月内迅速到位,解了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事后,富士康主管说,淮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更坚定了我们三期工程上马、扩资增容的决心。

  随着工业强市、外向带动战略的推进,淮安正成为外来投资的热土。为此,淮安市委、市政府召开职业教育大会,印发《关于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本地就业建设家乡的意见》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既是对外推介淮安投资环境的金字招牌,也是对富士康等来淮投资的企业作出的郑重承诺。与富士康、达方、台玻等大企业落户淮安同步,市、县(区)、各职业学校均成立“大企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服务地方企业的网络。市教育局专门配备了中层干部长驻市“大企办”,将推动校企联姻、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等作为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仅2008年就组织了9次校企供需见面会和16场专场招聘会,帮助学校和企业签订了12份联合办学协议,引进企业生产线9条,向地方企业输送2.1万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其中向富士康一家就输送了7000多人。

  如何推动校企结成战略联盟?盱眙县委、县政府拿出“做大小龙虾”的气魄和胆识,主动牵线,撮合地方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组建市场化运作的职教集团,在寸土寸金的工业园区划出80多亩地,建立了机电、电子等综合型生产实习基地。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淮安已组建了6个校企加盟的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筑巢引凤 校企积极寻求最佳结合点

  职业学校只有面向市场、贴近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企业的成长壮大同样需要职业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淮安的职业学校和地方企业主动接拢、相互融合,在共建中实现设备、资金、技术、人才的双向交流,资源共享。

  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工位紧缺,一度成为制约淮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淮安职业学校贯彻“走出去、请进来”,“不唯所有但求所用”的发展战略,主动与企业结亲,引进企业生产线,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淮阴区职教中心校在创建电子省级示范专业的过程中“借鸡下蛋”,与落户本地的外资企业“金恒泰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引进生产线的协议,学校提供约400平方米的厂房,公司提供价值约300万元的设备,建成一条电子产品装配流水线,双方共同经营和管理。合作3年来,共提供了3000多人次的学生实训、实习和200多人次的教师实践锻炼岗位,学生勤工俭学收入60余万元,为学校节省了近500万元的设备投入和实训耗材,创造产值约1800多万元,实现利润约400余万元,大大增强了服务地方IT支柱产业的能力。在淮安职业学校中,与企业合作引进生产线已成为普遍做法,重点职业学校平均引进2条以上生产线。

  同样的做法也延伸到职业学校基地建设,已通过省三星级创建的洪泽职教中心校在这方面就有了成功实践。该校利用地处工业园区的优势,与“江苏神舟轮毂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电实训基地,已成为面向学校、面向工业园区的生产实习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都得到丰厚的回报。以此为模式,洪泽县县委、县政府打算把学校建成和工业园区融为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像这样的基地建设模式,淮安的每所重点职业学校至少有一个。
 

  上门攀亲 企业主动寻求职教支持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淮安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竞争之本。企业为得到符合自己规格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加自觉主动地与职业学校合作,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去年以来,淮安的很多职业学校将本来分开的招生办和就业办两个部门合在一起,由一个人负责。一个进口,一个出口,为什么合在一起?淮阴商校的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说,过去学校招生找初中校,就业找企业。现在,很多大企业不仅上门跟我们要毕业生,而且还提出定向培养,招工和招生同步,招生和就业一体。随着淮安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推进,当地学校和企业之间不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冷”,很多企业主动向学校伸出“橄榄枝”,寻求人才和技术支持。

  江苏省惠德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多方关系,聘请楚州职教中心校徐谦和董新成两位教师担任公司副总与业务负责人,帮助制定了“生产过程组织程序系统”、“质量监控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所研发的惠德隆汽车配件HSQ1900电涡流缓速器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质量鉴定并投入生产,使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攀升,实现一年产值净增1个亿,税收增加600多万元。该公司林总到处宣传说,这样的“金凤凰”,我们要想办法多招一些。在谈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时,林总说:“与学校结亲,我们不仅得到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且还借助学校的技术力量,共同开发了新产品,扩大了企业的影响,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过去,学校在学生培养上与企业要求脱节。学生进入企业后,适应慢,加大了企业再培训的成本。富士康刚落户淮安时,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大批量用工,很多职校学生一时适应不了企业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文化,被清退的有,自己打退堂鼓的有。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校企人才无缝对接?富士康主动将校企合作的关口前移,与全市各职业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研究确定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若干个富士康班,将用于企业再培训的成本投入到学校阶段培养上,既增加了校企联系,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正如淮安富士康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说,我们与学校的关系越近,在人力资源上投入越多,企业获得的效益也越大。

  共结连理 校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市场化条件下,如何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淮安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共建股份制企业,这在淮安校企合作史上是破题头一遭。金湖职教中心校率先作了尝试,先后参与建立两个股份制公司,首个是华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初创时拥有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学校投资30万元,占12%的股份。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公司给学生提供见习、实训和顶岗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熟悉企业要求,适应一线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营造就业“零适应期”。公司自创立以来,累计提供实训实习工位1500余个,对口安排毕业生600余名。另外,该校初始投资20万元、占30%股份的小青青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累计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工位1000余个,安排毕业生近500人。目前,淮安职业学校共创股份制企业8家,年创利润4000多万元,成为全市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最大亮点。

  将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承包给专业系部或以基地负责人为首的专业技术团队,实行二级管理,这是淮安职业教育的又一创新做法。楚州职教中心校成立了“淮安瑞达机械配件厂”,与机电实训基地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在确保完成学生实习任务的前提下,对外加工产品,面向社会培训,每年产值600多万元,经营利润50%交给学校,成为集学生实习、产品加工、社会培训于一体的经营性实体。目前,淮安每所重点职业学校至少有一个基地在进行承包制方面的探索。

  专家们认为,淮安的股份制、承包制模式更贴近市场化运作模式,更有利于建立校企合理的成本分摊、风险共担、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值得进一步推广。这一做法,也得到淮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作为市教育局2007年度创新项目,获得政府创新奖,市委书记刘永忠亲自批示,要求将这一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典范予以推广。目前,淮安市教育主管部门正着手整体规划全市职业学校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模式,推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形成职业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与企业相互依存的格局,推动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快速发展、优质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10日第4版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