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劳动部关于印发《实施〈职业教育法〉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劳动部关于印发《实施〈职业教育法〉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职〔199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劳动(劳动人事) 厅(局),广东省高教厅,各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国务院有关 部委教育司(局):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法》的贯彻执行,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指导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现将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 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六日

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与改革,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显 著成绩。到1996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已达415万和101 0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57.4%和56.8%,中等教育结构单一 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初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了一定发展;职业培训规模日益 扩大,年培训量达数千万人次;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职教发展路子,职业教育的各 项改革逐步深化;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建设了675所国家级重点学校 和1964所省部级重点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职业教育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 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社会各方 面兴办职业教育的职责义务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职业教育的办学与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和层次结构等还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 展、劳动就业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整体基础还相对薄弱,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 产业之间还有较大差距;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 此,必须加以重视,逐步解决,保证职业教育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不仅关系 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关系着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 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调整教育结构、广开成才之路,对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教育整体效 益,对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增进教育与经济的结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加快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教育的两个重要转变、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的新形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未来五年和十五年,职业 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任务相当艰巨。全社会都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和全局出发,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 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把调整教育结构、发展职 业教育摆到突出位置,抓住机遇,开创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努力实现跨世纪发展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

(一)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和《职业教育法》、《中国教 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要求,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 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是:

1.进一步调整结构,推进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 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 系。到2000年,使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 例全国平均达到60%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可达到70%;积极发展高 等职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初等职业教育;普通中学普遍增加职 业教育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形 式的转业、转岗培训,使大多数新增劳动力上岗前和失业、转业、转岗人员再就业 前都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到2010年,使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 培训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2.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要依法落 实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兴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义务,落实各部门对职业 教育的管理职责分工,建立起稳定的、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体系以及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学生缴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学 历证书、培训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内部建设,改善职业教育的整体基础和管理水平,提 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到2000年,中心城市的各个大的行业及每个县都要建 设一至两所骨干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并使之相互沟通,努力巩固并提高已建 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中专学校的教师要基本达到任职资格标准, 职业中学、技工学校教师的达标率也要有明显提高。到2010年,进一步发展 职教特色明显、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的数量,并进一 步提高质量;各类职业学校教师都要基本达到任职资格标准,使我国职业教育的水 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为了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职业教育工作必须遵循 大力发展、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分类指导、依法治教的指导方针。要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正确 处理好发展、改革与提高的关系。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职能,积极鼓励社会各方 面兴办职业教育;要坚持按需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要搞好产教结合, 大力扶持和发展校办产业;要实行分区规划,特别重视农业和艰苦行业以及中西部 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办出职业教 育特色。

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

(一)各地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普及的程度,因地制宜地实行以初 中后分流为重点的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教育分流。在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边 远、贫困地区,应通过发展“三加一”(在初中三年基础上再加一段职业教育)、 初二分流、四年制初中(其中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职业教育)以及其它多种形 式,加强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也可适量举办初中阶段的 职业学校;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同时,随着经 济的发展,还应积极地逐步推进高中后分流,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后职业教育。

(二)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手段, 对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发挥着直接有效的作用,要高度重视。要加强 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也应根据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要把职业培训与充分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建立 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灵活办学机制,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 层次上,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灵活确定培训专业和期限,使初、中、 高级职业培训协调合理地发展;在培训内容上,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需 要,突出操作技能培训,搞好生产学习基地建设;要结合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再 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大力开展对未升学的初、高 中毕业生、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人员的转业、转岗培训和直接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职 业培训;要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要加强调 查研究,改革学徒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徒培训模式。逐步形 成根据经济发展和就业需要,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

(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要根据需要,积极地有步骤地发 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面向基层、办 出特色、积极试点、逐步规范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主要通过对现 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 培养目标以及改组、改制来发展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在尚不能满足对高职人才的需 求时,根据地方和行业的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经国家教委审批,可以利用重点 中专学校举办高职班或转制来补充。今后,国家每年新增的高校招生计划指标应主 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各类教育机构举办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按国家教委有 关规定审核批准。地方和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 展。

(四)要逐步规范和理顺职业学校教育的学制。初等职业学校教育招收小学毕 业生,学习期限为三至四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主要招收完成初中阶段教育的毕业 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有些可为两年和四年;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招收中等职业 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及有同等学力的人员,专科层次的学习期限为二至三年,少 数经批准的学校,招初中毕业生,学习期限为五年。今后,除一些特殊专业(工程) 外,要逐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不再招收高中毕业生。

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各地要采取措施,统一政策,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成人中等学校的沟通与结合;各地在发展普通高中时,要与发 展职业学校统筹规划。要研究和采取一些具体办法,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继续 深造的机会。对这类学生的考试,要研究改革招生考试办法,突出对职业知识和职 业技能的考核。

四、推动农业、艰苦行业和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把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农村职业学 校应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为主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为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要围绕当 地农业资源开发设置专业,教学内容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适当拓宽学生的 专业知识面。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和学制应更加灵活多样,入学条件可适当放 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凭初中毕业证书免试入学。各地应采取保护性政策,促进农 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 用于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应适当安排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对志愿学农 的学生可减免学费、给予专业奖学金;在农村要逐步推行“绿色证书”制度;对回 乡务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生产开发贷款并在承包土地、提供良种、化肥、农药 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采取保护性政策和措施,扶持办好面向苦、脏、累、 险等艰苦行业(专业或工种)的职业教育。对这类专业,在招生上可适当放宽入 学条件,经批准还可跨省市招生。有些可以实行易地培养。政府和主管部门也可通 过实行奖学金、贷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就学。对开设这类专业的 职业学校应在资金、设备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三)要采取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西部地 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于振兴经济和保持 社会安定的重要性。为加快经济振兴的步伐,应推进实行就业前上岗前必须经过相 应职业教育的制度;要加强政府统筹,农科教结合,协调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兴办职 业教育;要下决心建设一批起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从当地实际 出发,确定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发展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把教学与农业开 发、农业技术推广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要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 交流与合作,鼓励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通过扩大投入、培训师资、组织对口帮助等形式扶 持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强部门分工协作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对所辖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负有主要领导 责任。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家方针、 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应在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各方面力量办学,配置教 育资源,安排招生就业工作等方面加强统筹领导,使各部门分工合作。上级各业务 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的统筹和决策。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负责办好起 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对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 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办学要给予必要的扶持。

(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依法举办或与其他方面联合举办本行业的职 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企业组织应依法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培 训,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和《职业教育法》的要求,承担对准备录用的人员 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业组织可以单独或联合举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也 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或通过社会统筹举办。所有企业应按照《职业教育法》 的要求和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具体办法承担职业教育费用。有 条件的企业应积极为职业教育提供教师、接纳职业教育学生和教师实习,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录用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 等。各部门和行业组织在继续办好所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同时,还应对本 系统、本行业的职业教育加强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

(三)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要大力 倡导联合办学并促进其向深层次发展,使合作各方均成为办学主体。合作办学的各 方,应当签订正式办学合同,按合同承担经费、师资、设施等义务,享有参与学校 决策和管理、优先录用毕业生等权利。部门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与地方联合办 学,在保证部门人才需要的同时,发挥办学潜力,培养地方所需人才。联合举办的 职业学校可由主管部门和办学各方的代表组成校董会以研究决定学校的重大事项。

(四)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职业教育,鼓励事业组织、社 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欢迎国外、 境外组织和个人依照我国法律同我国境内职业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联合举办职 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对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举办、 联合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划拨土地、补助基 建、调配教师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在教师职务评聘、证书考核发放、招生和毕 业生就业、发展校办产业等方面执行国家统一政策,与政府举办的学校一视同仁。

(五)要从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前提出发,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要 坚持在政府领导下,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使各类职业教育能 在统一、协调的政策下健康发展。

技工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 在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的指导下仍由国务院劳动部门管理。

要统一和协调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政策。今后,不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劳 动就业方面,调整现行政策和制定出台新的政策,都应统筹考虑各类职业学校。

六、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

(一)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增强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企业要依法承担实施职业教育的义 务,积极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积极聘请相关经济、产业界人士参加校董会或其他形式的决 策、咨询组织,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经费筹措等重要事项。 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要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切实加强生产实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企业 与社会的需要。

(二)贯彻产教结合原则,要支持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校办产业。这 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举办校办产业和从 事社会服务的收入,主要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同时要为产业的扩大再生产服务。发 展校办产业,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结合当地资源情况和产业结构特点,运用职 业学校在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 量和服务水平。职业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可以组建生产经营联合体,各地应 积极组建为校办产业服务的机构。

七、加快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推行两种证书制度

(一)进一步加快职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要积极推进中等专 业学校招生、收费并轨改革,实行缴费上学,1998年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 辖市要实行并轨,2000年基本完成新旧体制转轨。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所 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的就业应逐步转到面向社会、进入市场、 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轨道。部门、地区或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设立定向 奖学金、承担培养费用等与学校及学生签订培养培训合同,学生毕(结)业后按合 同到指定单位完成规定服务年限。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必须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 革相配套,保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统一与协调。各地要进一步深 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实行劳动者就业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 要做好人才、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工作,通过人才中介和职业介绍机构,为各类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提供需求信息。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社会有关机构 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做好就业咨询和推荐工作。

(二)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接受职 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所在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接 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所在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发给培训证书。对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职 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考核合格的,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做为从事相 应职业的凭证。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特种作业的,应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培 训证书,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层次、同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有相同 的考证资格。

八、加强职业教育内部改革和建设

(一)要本着适应社会需要,办出职教特色,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原则,进一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地应进一步调整学校(专业)布局结构,充分利用已有教育 资源,努力扩大学校招生规模,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根据地方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并按照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 类、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适应的原则设置专业(工种),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进行课程开发,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增 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实用性和灵活性。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 经验,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要注意及时把先进、实用的科学 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二)要按照《教师法》、《教师职业资格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 以及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稳定的师资来 源渠道。培养培训中等及中等以下职业学校教师的主要责任在地方、部门和行业。 地方、部门和行业要根据需要统筹确定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承担为本地区、本行业职 业学校培养教师的任务,确定一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培养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 国家也要建立少量教师培训中心,逐步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网络。地方、部门和行 业要保证相关招生计划的完成。根据需要,有些可实行单独招生。职业学校教师队 伍实行专兼结合的方针,要开拓从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 中聘任专兼职教师的渠道。要加速对现有学历不合格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 育教师进修制度。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教育、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特别是 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管理部门在制定招生计划和考试办法时,应把解决职业学 校教师学历达标当成一项重要任务。要依托高校、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职业培 训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一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培训基地,使教师不断更新知 识,提高技能水平。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落实目标、机构、责任和专项经费。行业组织、企业 事业组织应在为职业学校选送教师、提高教师技能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级政 府和劳动、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的前题下,根据职业教育 教师工作任务和特点制定优惠政策,重视解决教师的工资福利、职务评聘中的问题, 重视解决教师的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职业学 校的专业课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可以评聘教师职务,也可以参评其他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学校可对具有双职务资格的教师在待遇上从优。

(三)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要切实加强教材建设,解决教材急需问题 并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国家鼓励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科研机构和学校 参与编写教材和编写补充教材,有关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落实教材发展专项经费。 要逐步完善教材信息服务体系,健全教材供应渠道。要着手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 材建设工作,加强引进国外职教优秀教材的工作。要加强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各 级政府和各有关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研究部门的作用;省地教育行政部 门要有专门机构负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并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提倡职业学校、 职业培训机构、广大职教工作者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职教研究。职教研究工 作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开展职教研究工作,要面向21 世纪,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要注重与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加强对教育教学 工作的科学指导。

(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教学管理, 逐步对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专业和教学计划的完成等进行规范和监督。要 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目录、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标准、实习场地的建设标准和考试 考核的程序方法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可依照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主进行内部管理,自主开展教学和生产经营活动。要进一步 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实施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等,更好地调动广 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各地要加强校长和职教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素质, 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职业教育步入科学、严格管理的轨道。

九、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 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 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认真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 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中华 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特别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教 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敬业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能自 觉遵守职业纪律。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改革政治课教学和德育工作的 方式方法,努力拓宽德育的途径。

(二)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领导。学校党 委或支部的书记与校长要负责领导学校德育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应当设置班主任。 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政治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业务 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 保证德育活动经费,解决好德育教师的职务评聘和其他待遇问题,为学校德育工 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建设各种形式的德育基地。

十、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

(一)职业教育经费应通过各级政府财政拨款,行业组织、企事业组织及其他 用人单位合理承担,举办者自筹,受教育者缴费等多渠道筹集。各级政府和有关业 务主管部门应保证用于举办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各级政府每年可安排一 定数额的职业教育专款,专项用于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一章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执行相应条款的具体办法并加以检 查、落实。

(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按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对接受中等以 上职业学校教育和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收取学费。收费项目、标准和管理办法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残疾学生,以及农业专业或 毕业后从事艰苦行业工作的学生应酌情减免学费,或提供贷学金。对成绩优异的学 生,可提供奖学金。

(四)国家鼓励职业学校兴办校办产业,对校办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 提倡和支持金融机构为职业教育提供贷款,并应安排一定数额的政策性贷款;欢迎 国外、境外友好组织和人士对职业教育进行资助和捐赠;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 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