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教师素质提高的新途径
——访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吴松元
北京职业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职教师资队伍?就这个话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吴松元。
吴松元介绍说,2007年年初,北京开始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该“工程”是北京市政府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六项重点工程之一,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并构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促进职教师资队伍整体发展,以适应首都职业教育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该“工程”目前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些特点,积累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一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综合设计各个培训项目是“工程”整体推进的重要前提。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目标和任务。一直以来,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从来源、结构,乃至培训的方式、途径、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特色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而“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考虑到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规律以及师资队伍自身的特点,在工程各个环节上突出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队伍建设的特色性,力图通过企业人才引进、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资助等具体计划,强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特色,努力构建一个具有鲜明职教特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与此同时,该“工程”以系统思维进行规划,从职业院校教师的选拔、资助、培训等多个环节进行整体设计,所包含的9个计划几乎涵盖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所有关键环节,综合考虑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在层次和类型上,该“工程”打破了体制和层次界限,中职高职统筹考虑,中专技校一并实施,整体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了中高职相互贯通、彼此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格局。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和体制的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又促进了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体现了首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特点。
二是以突出教师培训为重点,国内培训、国外培训良好衔接并形成体系是“工程”取得实效的关键。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教师国内培训的重点放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团队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并与教师企业实践互为补充;教师国外培训以国内培训为基础,不仅内容上衔接,而且目标上一致。在与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中,强调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和实施,分专业提出培训要求,不照搬国外已有的培训模式,保证了教师国外培训的效果。同时,为了扩大国外培训成果,发挥国外培训的辐射作用,许多教师通过国外培训成为了新一轮国内培训的培训师,在培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科研工作全程伴随,保证了“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素质提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提高“工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工程”各项工作都是研究先行,先调查研究再规划设计,先小范围试点再大范围实施,并对财政投入较大的项目进行追踪调查和过程指导。在推动“工程”实施的同时,相关的研究项目,如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成长规律研究、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研究等都在积极开展,整个“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成为一个边研究、边推动,研究和推动相互结合、彼此促进的过程。
谈到今后的发展,吴松元说,北京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将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为重点,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高质量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有效地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促进北京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本报记者 赵正元 李挥)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1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