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据产生方式、资金来源、投资主体以及拓展途径,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即滚动发展经营模式、股份融资经营模式、产业投资经营模式和品牌复制经营模式。若从经济学视角对其蕴涵进行剖析,风险分散理论对解释滚动发展经营模式较有说服力,市场势力理论、系统优化理论较为全面地解释了产业投资经营模式和品牌复制经营模式,而模规经济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则较为全面地诠释了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动因。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经济学;规模经济;交易费用
职业教育集团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开发经营模式,由于其历史短暂,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肤浅,因此亟待理论上的阐释和指导。目前国内对教育集团化经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国内外教育集团发展与运营的经验描述和个案分析,缺乏深层的理论剖析。其发展中的各种现象,迫切要求在理论上做出回应。因此,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指导职业教育集团化经营实践,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发展。
一、职业教育集团的概念及类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持续提高,促使社会生产各企业的组织形态及企业之间的结合关系不断变革,最终出现了企业集团这一形式。作为企业组织形成演进的高级阶段,企业集团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为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要求:以企业集团组织为基础的企业扩张不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还可以充分利用经营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和广度经济,具有较高的激励力度。有论者指出,当职业教育产业发展中同一主体下个体规模扩大、数量增多时,就要经历从单一向群体发展的集团化过程,这就必然导致组织治理结构的变化和合理化,引入个体联合的有效组织形式——职业教育集团。据此可以认为,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企业集团移植到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经营开发模式,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地融入产业发展和企业运作的内容,借鉴产业组织的观念、思想,引入有效的企业集团组织形式,才能促进职业教育产业健康发展。
关于企业集团,目前较为权威的定义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它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但它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借鉴对企业集团的界定,本文把职业教育集团理解为一种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它是由总部与学校组成,总部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同时监事会对公司与学校的经营与管理起到监督作用。这与企业界集团公司的构成基本相同,公司的职责主要有两项:一是多方筹集办学资金,二是对学校进行宏观管理和资源调配。
纵观国内外教育集团的产生与拓展机制,都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加盟式教育集团,另一种是派生式教育集团。加盟式教育集团主要是“通过对存量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教育集团,它一般是由一个新建的教育管理型公司,遵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原有的某些教育组织或机构实行托管、承包等,实现多个教育机构的相互联合、合作。”派生式教育集团是由原来的一个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不断派生出新的分支机构,不断扩大规模,形成集团式的教育机构或组织。派生式教育集团的拓展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育机构增量的递加来实现的。其中,特许经营是许多大型教育培训集团拓展业务规模的重要方法。
依据“产生方式、资金来源、投资主体以及拓展途径”,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滚动发展经营模式。这类教育集团化经营模式往往是从开设短期职业培训中心或接管成人或职业学校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后,拓展投资面,创办或接管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校,形成滚雪球效应,成为组合不同类型和层次学校的职业教育集团。(2)股份融资经营模式。这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其组织特征表现为:由多个投资人以股份形式联合出资从事办学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力量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出资,运用股份制手段融合资本而成立的。各种出资者是集团的股东,集团则是学校的举办者。集团以入股融资方式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而股东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风险。(3)产业投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是企业集团凭借自己产业群的资金优势,对职业教育进规模化投资,采取前瞻性规划设计、高标准设备配套、一次性投资到位的强势进入策略和方式,建设高标准的学校,然后扩大投资范围,连锁滚动发展,组建学校系列。(4)品牌复制经营模式。这种职业教育集团经营模式,是指一所名牌学校依靠其教育品牌,兼并同类薄弱学校或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学校,通过人才和管理经验的输出,实现名牌复制和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形成具有名牌学校特色的系列学校。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现象的理论阐释
(一)规模经济理论
马克西一西尔伯斯通曲线表明,在一定的生产限度内,随着生产批量的扩大,单位成本有下降的趋势。规模经济除表现为“纵向联合”外,还表现为“横向联合”、“多样化经营”,等等。规模经济理论在我国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的影响最为广泛,它促成了大批企业集团的兴起,并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在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获取高额利润。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规模过小,规模不经济等问题,迫切要求走规模办学道路。而要扩大办学规模,有两条途径:一是靠学校自身单独开辟生源和财源;二是通过学校之间的联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前者依靠单个学校校内要素(师资、学生、设备等)增量的积聚来获得规模效益。这在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基础普通薄弱,缺乏发展能力的情况下实施起来相当困难。除个别实力雄厚、拥有专业优势的骨干学校可能再上一层楼外,大部分学校仍将在低水平上徘徊,甚至因生源匮乏而只剩下一具“空架子”,加剧两极分化。因此,当前职业院校走出困境,加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学校之间自愿互助的联合,利用各校资源要素存量的优化组合来获取规模效益,走集团化经营道路。
(二)系统优化理论
系统优化理论是指若干实体单位组合在一起,互以其优势产生的正效应,补偿其它实体单位劣势所产生的负效应,从而使系统整体的正效应大大增强。用公式表示为:1/1,2。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优化理论以相关成员之间互需和互利为前提,不仅优势单位和优势单位之间可以实行“优优互补”,而且还可以在优势单位与劣势单位之间实行“优劣互补”。
现在有些职业院校有生源上、质量上有优势。但校舍拥挤,管理不善,难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去扩展优势教育资源;而有些职业学校有比较宽敞甚至空闲的校舍,但缺乏足够的生源和师资。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显然有利于解决双方的难题。因此,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一个或几个骨干学校为主体,以比较稳定的组织规范为后盾,将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水平,但有着内在联系、存在着互补需要的职业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结合为一体,走集团化经营道路,可以扬长避短,互补互利,实现资金、技术、设备、师资、校舍等各种要素的最佳组合,充分挖掘集团内部潜力,增强集团整体和各成员单位的市场竞争实力。
(三)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Coase)在其著名的企业性质(1937—)一文中,研究了企业存在和扩张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从而创立了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指出:企业与市场是不同的交易机制,市场机制以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企业机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企业与市场可以相互替代,因为交易费用决定企业存在,当市场交易费用高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时,为减少交易费用,企业可以“内化”市场交易,从而使企业比市场更有效率。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市场交易费用,处于生产过程的产、供、销不同环节的经济单位倾向于一体化或组成一个大企业,从而将外部市场内部化,把纯粹的市场行为转变成企业内部受到监管的交易关系或组织协调关系。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是“准一体化”组织,是对大企业和市场的一种替代,是企业与市场的中介。在一定条件下,企业集团能通过市场协调代替企业内部协调,在降低企业组织行政成本的同时,又不增加市场交易成本,从而使整个经济组织成本最低。日本学者今井贤一指出:“所谓企业集团就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内部组织失灵的制度性办法”。
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企业集团移植到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能够较好地利用自身规模优势,转化或减少交易费用。职业教育的集团化经营可以通过对内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将资源配置到最需要,效益最好的单位,避免职教资源的浪费;职业教育集团化经营可以通过大规模市场推广,克服市场壁垒,有利于收集信息,降低外部成本,营造一个有效的外部环境,化解或减少教育中的交易费用,提高职教资源配置效率。
(四)风险分散理论
风险分散理论认为,通过组建企业集团,进行多角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规避单一行业、单一市场的经营风险。当某些产品、市场亏损时,可以通过其它产品、市场的盈余来弥补。这样,企业集团在整体上就能获得较为稳定的利润,分散经营风险。同时,由于各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某一企业发生灾难性亏损时,不会将之作为负责传递给其他企业,而某一子公司获得的好处却能够由母公司来分享。如果子公司的经营恶化,母公司还可以卖出股份转嫁其经营责任。
职业教育的集团化经营,能相对减少总的投入风险。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凭借其雄厚的势力和较强的创新开拓能力,一方面在经营上开展以一业为主多业为辅的多角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集团内外的分工来消化一部分风险。如职业教育集团可以通过“办一所带一所”滚动式发展,使每一所学校项目从规模投人来看,相对较小,所以投入风险也大为降低,而总体风险因多点分担成本而大为弱化。
(五)市场势力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派代表斯蒂格勒指出:“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西方流行的购并理论——市场势力理论也给予了解释。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除增加自身经济实力之外,就是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同一行业的其他公司实行控制,使他们服从于自己的经营规划或市场战略,减少市场竞争者的数量,防止和减少相互之间的抗争和伤损,而使其他公司成为自己的子公司则是对其实行控制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市场势力论解释了并购活动的主要成因,是因为可以借并购活动达到减少竞争对手,增强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增强长期获利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兼并,组建企业集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扩大和巩固其市场地位,在较短时期内真正加强企业实力。
当前我国教育行业正处于市场势力论所讨论的范围之内。加入WTO后,由于WTO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的协议要求成员国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放宽了国外教育机构进入我国合作办学的条件,这就意味着国外教育机构将大量涌入中国,并形成教育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国外教育集团对我国教育市场的渗透和冲击,增加了我国教育行业占据市场的紧迫感。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对集团组织个体之间的科研、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可把某些组织个体的单一优势变为群体联合的整体优势,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六)教育资源专业化经营
职业教育资源的专业化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机制,把职业教育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而采取的专业化经营活动。通过职业教育资源的专业化经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利用的目的。
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职业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一方面导致职业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一方面是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状况比比皆是。这种情况的产生,其直接原因是既缺乏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的正确理念,又缺乏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的产业组织和产业运行机制。
当前职业院校往往都是“各自为政”,有自己独立的教务、后勤、行政系统,同时在职业教育资源方面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致了现有的有限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产生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明确职业教育产业属性的前提下,也应该吸收经济领域中许多成功的做法,注重资源利用效率。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一种专门以经营为目的的组织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市场,激活资本创造发展空间。
三、小结与反思
以上几种理论从不同的维度揭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经营的经济学意蕴,其中风险分散理论对解释滚动发展经营模式较有说服力;市场势力理论、系统优化理论较为全面地解释了产业投资经营模式和品牌复制经营模式。比较而言,规模经济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能够较为全面解释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动因。然而,它们又都是不全面的,对于职业教育集团化经营,仍需辨证、理性地看待。譬如根据规模经济理论的解释,“任一生产过程的规模收益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随生产要素投入量从零开始逐步增加,先呈规模收益递增,然后是规模收益不变,最后是规模收益递减。”由此可见,并非职业教育集团规模越大越好,职业教育集团规模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规模过大反而可能出现大规模经营的不经济性。当前一些职业教育集团贪大求快,片面追求集团规模经济,显然不是一种理性行为。
此外,近年来急速膨胀的职业教育集团,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大多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组织脆弱和管理混乱的困境,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集团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这就是“x非效率”(x—Inefficiency),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企业病”。譬如许多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在人权、物权、财权的管理上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集权过度和分权过度这两种极端现象都存在于稚嫩的集团中。而过度集权一方面弱化了激励协调机制,另一方面使得集团总部控制工作量骤增,造成运行成本上升;过度的分权则导致管理工作分散,缺乏凝聚力,带来总费用的上升。这两种情况最终殊途同归,均导致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的急剧增长。这就表明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是有条件的,存在最佳规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诚然,在当前风起云涌的职业教育市场化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片面关注集团化经营的优势,一窝蜂地组建、扩张,忽视集团规模经济的界限,以及缺乏对教育集团组织特征的理性认识,使得职业教育集团在貌似繁荣的发展格局下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出现了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应该对职业教育集团化经营进行多层面、多纬度的理论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职业教育集团化经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