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排头兵(组图)

2010-09-04 19:18:01

      

  

广东职教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为学生到企业实习。

  广东职教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图为PLC技能竞赛。

  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开发我省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我省职业教育呈现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广东已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大省。

  最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广东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继续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扬帆奋进。以建设南方重要职教基地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使命,以服务经济社会需求为己任,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成绩篇

  敢为天下先广东职教领先

  10年来,广东职教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实现了跨越发展:省属中职学校华丽转身,粤东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百舸争流,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再扬帆,高职教育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广东已从一个职业教育滞后的省份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结构趋向合理的职业教育大省。

  职业教育在校生200多万人,占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半壁江山。

  全省共有中职学校815所。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9.97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在校生185.5万人,位居全国第二,普通高中与中职在校生比例为51:49。

  全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76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数的2/3。2009年高职高专院校招生23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校生61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6%;高职毕业生17.5万人,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7.9%。

  全省新增技能型人才中60%来自职业院校。

  据统计,2000年以来,职业院校已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300多万名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改善了我省从业人员的技术结构。目前,全省新增技能型人才中每10人就有近6人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就业率96%以上,连续四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名列前茅。

  我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高达96%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广东省代表队连续四年名列前茅。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代表队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中职代表队获得18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共56个奖项,并获得团体二等奖。

  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全国领先。

  广东职业教育既有“顺德样本”、“宝安模式”、“中山经验”等区域亮点,也有“职教集团”、“企业校区”、“承包企业生产任务”、“车间进校”、“企业课堂”、“企业办校”、“股份制”、“产学研一体化”、“前校后厂”、“校企深度融合火炬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探索,成为全国各地借鉴的典范,得到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新、思路清、措施实、成果显著,期望广东“敢为天下先,职业教育再领先”,走出一条引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改革篇

  深化改革发展壮大职业教育

  加大投入

  增强基础能力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我省职业教育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2007-2011年,省级财政计划投入中职教育43.9亿元,拉动全省各级财政总投入将超过130个亿。从2008年开始,全省中职学校开展了建校工程攻坚战,共有149所中职学校被纳入省重点项目,投入49亿元,完成建筑总面积达32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约30万个;“十一五”以来,省政府共拨出专款8亿元支持全省中职学校实训中心的建设。从2006年起,省财政设立了高职教育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亿元重点用于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各高职院校也积极筹措资金,投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高职高专改革与实践工程,累计资金投入超过22亿元。各地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也大幅度增加,仅珠三角地区九市去年规划的职业教育投入就超过100亿元。

  布局调整

  优化配置职教资源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我省对职业院校进行布局调整,优化重组。对一些招生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的省属职业院校进行撤并,整体做强做优;珠三角在办好原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高起点新建了一批职业院校;粤东西北地区集中力量在地级市的市区办好若干所职业院校,有条件的县(市)整合当地职教资源,集中力量办好1所中职学校。贯彻实施省“双转移”战略,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技能人才的科学调配,珠三角中职学校开展大规模的“转移招生”,连续每年招收超过10万名粤东西北地区初中毕业生,2009年招生超过17万人。

  吸引投资

  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我省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办学,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体制,形成了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注入相结合的多元化职教投资体制,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2008年,全省民办中职学校占全省中职学校总数的26.8%,民办高职院校27所,占全省高职学院的35.5%。

  建设基地

  集聚发展职业教育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交付广东“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我省确定了“1+9”(即一个省级职教基地和珠三角九个市级职教基地)的职教基地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开展职教基地的探索工作。目前,珠三角九市相继制定了市级职教基地建设方案,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优先安排,在政策制定方面优先考虑,在组织实施方面优先保障,使珠三角职教基地建设取得初步进展;粤东西北地区的梅州、清远、湛江、河源、阳江、云浮等市也抢占先机,推进职教基地建设。到2013年,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规模将达到90万人,全省职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走上了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

  对接产业

  提高服务经济能力

  我省职业教育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人的认知成长规律、职业教育规律等三大规律,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思考、谋划发展,努力使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专业布局及整体水平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支柱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为广东形成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的优势、支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优势、吸引更多高科技项目落户广东的优势、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作出贡献。

  校企合作

  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近年来,我省各中职学校根据当地产业状况和政策优势,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探索多样化“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实现政府办学资源和企业生产资源的优势互补,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办学模式的创新,吸引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解决了职业院校设备、设施缺乏,“双师型”教师匮乏、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等问题,也使学生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和明确的职业定向;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工学结合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我省职业院校积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创新了按需施教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扶贫且扶志的“双零”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的教学过程,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推进了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与衔接。毕业生得到了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不少人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我省实施了一系列让职业教育“强身健体”的质量提升计划:高职院校从2005年起实施“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通过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等项目建设,引导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中职学校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启动课改试点,启动粤东西北地区中职校长到珠三角学校挂职培养提升计划,启动专业带头人和专业科组长培训活动,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