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

2010-06-19 02:46:43

      话题背景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智力支持。同时,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高校都在创新思路,研究对策。今年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等7项措施。1月9日至11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此前,教育部2008年第1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为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准备采取4项举措:一是专门下发通知,对教育系统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专门召开会议,也就是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对20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三是依托全国大学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招聘活动。四是通过采取其他措施,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主旨发言

  ■金融危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心理作用远远大于实际产生的作用。人们对不确定的预期会加大做事的谨慎程度,大量用人单位本来没有多大问题,现在招聘也趋于谨慎,这对用人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抑制作用。

  ■很多高校还未建立用人单位联系机制,与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不够,难以按照市场对大学生的能力需求确定清晰的培养目标。

  ■目前解决就业问题,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思路就是通过财政增加预算,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创造直接安置的就业岗位。

  曾湘泉:以提升就业能力为核心促进大学生就业

  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611万,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发严峻。高校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中的优质资源,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希望所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前,记者就此问题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进行了专访。[全文]

  观点交汇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四难”

  湖南省大中专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夏学军: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四难”:启动资金,寻求“第一桶金”是第一难;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是第二难。不仅家长,不少大学生也认为自主创业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找工作才是第一要务;经验不足是第三难;有关部门在户籍管理、项目扶持、贷款担保、税费减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是第四难。

  自主创业光有热情远远不够

  南京热情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王伟: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达70%,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仅为2%~3%。即使有广泛社会关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创业也会失败。大学生创业应该鼓励,而不是找不到好工作才考虑创业,应该从一开始就要下定自己创业的决心。很多学生咨询如何创业,但大部分人连商业计划书都没有。即使有,也是过多描述项目前景,对具体如何操作想得很少。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对市场、顾客都不太了解。大学生创业首先要选择有商业价值的点子,盈利是最终的目标;其次要有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对能否赚钱、何时赚钱和如何赚钱要有比较清楚的规划;再其次是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向亲戚朋友借或者申请小额贷款,都要事先考虑清楚;还要营造比较好的氛围,如取得家人支持,广交朋友;最后,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择业预期与用人需求存在巨大落差

  武汉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相当比例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巨大落差,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因。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仍然停留在不切实际的旧思维中。由于不恰当的自我定位,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就业不难择业难”的普遍现象,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待业也不愿“屈就”。由于缺乏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就业求职时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成绩、岗位资格要求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创业机会是为有心人准备的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刘华强:2007年,我和同学邹敏筹资60万元,创办了一家专营职业装的服装公司。到2008年12月,公司的产值达到1000万元。对于将创业当成毕生事业的人来说,创业的困难和风险似乎都不能阻拦他们。一上大学,我和邹敏就开始为将来创业作准备了。创业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预备的,我就是不想过平平淡淡拿工资的日子,就是想去闯,想搏一把。曾经有公司出30万元的年薪请邹敏去,他都放弃了。创业要有牺牲精神,如果你真想创业,总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平台的,就算失败了也积累了经验。

  创业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博士:创业者遇到的类似经营问题是困扰阻碍发展的最典型问题。除此之外,资金问题也比较突出,创业者很难申请到小额担保贷款。由于银行制定了很严格的“反担保”条款,使创业者获得贷款非常不容易。据某创业服务机构介绍,原本所有推出的创业项目都会在实施后,一经“上马”,就由专家再“送一程”——为创业企业免费进行回访,帮助这些企业会诊把脉,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但大多数创业者不知道有这样的后续服务,所以需要加强对创业者的服务宣传。(本报记者 于建坤 整理)

我有提议

  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需要广开渠道,比如可以实施大规模的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我国目前有60多万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社区,8万多个以居委会为单位的城镇社区,专业化的社区工作需要有相当文化水平的人去从事。如果能够动员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工作,同时给予他们恰当的生活待遇,我想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当然,要有与之配套的措施,比如在国有部门录用人员时,要对从事两年以上志愿工作的大学生优先录取;在干部选拔中,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志愿工作者中选拔,等等。(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培林)

  “迈出国门天地宽”,这样的机会同样适用于大学生。面对空前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们也要敢于到国外寻求机会,一边寻找就业创业的机会,一边继续学业深造。这样在避免国内就业压力的同时,可能会获得超乎预想的良机。(山西大学教授 容和平)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转变中,在这个阶段,应适当扩大针对专业应用技术的高职类院校的招生规模,而减少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扩招配额,这样,中国的教育培养模式就更有针对性,既培养了技能型人才,也为综合性大学提供了充裕的师资力量和环境去培养精英。(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汪怿)

  建议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先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创业教育,再普及到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着力构建包括法制体系、管理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由传统的制式教育、应试教育,转变为真正的大众式的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华职教社总干事 陈广庆) ■本报记者 于建坤 整理

林学学科毕业生:先到基层就业 再在基层创业

  2002年,我从浙江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毕业,当时全班28名同学大多留在了城市工作,杭州市也有多家福利待遇很好的单位愿意聘用我。但是我响应政府和学校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号召,前往浙江省嘉善县的一家小型花卉企业——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工作,并在该公司离县城最偏远的基地从事花卉培育工作,成为该公司唯一的大学生。

  我当时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我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城市、居家环境的美化会越来越重视,花卉苗木栽培前景将会是十分乐观的。[全文]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09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