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院校长们关注的目光
■本报记者 时晓玲/文 肖兵/摄影
近3年,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都保持在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今年会怎样?
3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2009年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把主题定在服务就业、促进就业上,其义不言自明。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在表达一个共同的信心:接受挑战,积极面对。与此同时,会议还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基层就业空间广阔,高职学生到基层就业大有作为;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适应市场需求;要帮助毕业生务实就业期望,脚踏实地,从一线做起;要加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在这次会上,主办方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和《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不仅集聚了来自全国300余所高职院校的负责人,还有来自基层,包括农村、社区、中小企业的代表,以及在一线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学校教师和毕业后创业的学生代表,共同为毕业生谋划就业。
学校作为:根据市场调整专业
学生就业率往往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面对当前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学校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专业如何设置和优化,如何发挥职业院校的办学优势,并且利用好国家各方面的政策。怎么做?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课。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系系主任隋修志:
改旧换新,提前预测市场需求
我来自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学校的特点。我谈三点学校的做法:
第一,我们根据地方经济和行业特点、行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前谋划,增设新专业。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国家铁路建设的速度就在加快。我们预测到测绘行业有巨大的人才缺口,所以几年前我们就增设了工程测量等测绘专业,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我们跟踪市场,眼睛尖、鼻子灵,超前预测到了高速铁路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提前增设了高职铁道技术专业,很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第二,根据市场变化改造旧有专业。当前,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投入了4万亿元,其中有2万亿元要用到铁路建设方面,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会有一个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面对此种情况,学校把旧专业改造成需要的专业,比如把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造成电气化铁道专业。
第三,主动适应铁路国际化集团公司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英语、懂商务的“四有”人才,我们已经与中集集团达成了协议,中集集团在菲律宾援建的铁路项目需要大批的毕业生,我们正在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工作,很快就有一批毕业生奔赴菲律宾进行技术工作。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永良:
专业调整紧盯市场职前培训进校园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很多事,其中两个实现尤其值得一提。第一是专业调整紧盯市场,实现主动应变;第二是职前培训进校园,实现合作培养。
为了做到这两个实现,有两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地铁的定单班,这个班主要的学生是我们招生时的机电专业班,开始准备做汽车企业定向。但是2008年年初我们预感到,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汽车企业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所以我们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北京市地铁公司联合培养,地铁公司提出他们的课程,需要什么知识,我们拿这些知识和专业进行比对,然后调整。另外一个邮政班也是这样,邮政企业在和我们合作之前已经10年没有正式招生,招的都是合同工。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员工结构亟待改变,所以和他们合作。学生的来源各专业都有,招生的时候有英语专业、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等等。邮政公司的领导说,我们不能设置专职美工师,但是希望员工有欣赏水平,在网点的布置上起到作用;招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因为如果营业员有很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才符合北京市场的需求。通过这件事,学校受益很大,对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的调整、职业意识的培养、专项技能的提前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教师涂云海:
动态职业生涯规划助学生创业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职业指导方面提出一个理念,就是要把传统的、静态的职业指导转向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指导教师,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请他们到人才市场、到中小企业去了解市场的行情,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首先要做好课程的开发。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2000年的时候就把职业指导课列为高职毕业生的必修课,由院长牵头召集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专业教师联合编写职业指导教材。
海豚潜得越深,跳起来就越高。学生在校期间要做海豚,在学校里要扎扎实实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好。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激情、热情。这和温州的民营企业发展得比较早有关系,而更重要的是学院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平台,作为他们创业的载体。
2004年学院与共青团温州市委联合建立起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通过实践与孵化,成功注册了14家成熟的创业实体和正式成立的公司,62个创业团队在创业园区得到了锻炼。2008年,该园区学生创业实体的营业额达到423万元,学生公司和工作室累计提供2.8万人次的勤工俭学和就业实习岗位。为扩大创业园区规模,形成特色创业项目,学院拿出2万平方米场地,先后创建了温州文化创意园、温州电子信息科技园、知识产权服务园,作为设计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经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平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
从走投无路到找对出路、闯出新路
谈到调整专业问题,刚才有专家报告分析说,凡是各项指标排到最后的,不是艺术类就是法律类、文秘类。我们学校1997年开始办法律、文秘专业,当时也适应了社会的需求。那时候缺法律人才,所以这个专业办起来很好。过去学生还可以进法院、检察院找到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法律的逐步完善,又加上用人单位提高了门槛,就业就很难办了。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不断改进专业,现在改为法律文秘速录专业,这个方向改对了,因为法院缺书记员、会议缺速记员。今天为大家提供速录的学生也是我们法律专业速录的学生,速度都在每分钟220字以上,这两名学生已经被中央某大机关录用,并通过政审,正好赶上咱们的会议,于是又来再露一手。
在用人单位挑他们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插曲。开始我们得知要的速录员标准是硕士以上、每分钟录200个字、党员,结果全北京市都没有找到。后来降低门槛,本科的也行,还是很难找到。最后又降低门槛,高职生也可以,于是我们的学生被录用。用人单位说今后就用高职的学生了。我们还有一个速录专业的学生到了全国政协,还有一个到了中行,当然大部分是在法院担任书记员。这就是我们通过适时调整专业,从走投无路到找对出路,到闯出新路。
主持人机敏的提问
毕业生自信的眼神
基层观点:到基层建功立业
眼光向下,就业的路其实很宽广。国家多项政策鼓励大中专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而事实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大多活跃在一线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如何看待高职院校的办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就业率。这次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商讨学生就业问题,各校掌门人眼光独特地把功课做在了关注用人单位的评价上。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镇长李中华:
新农村广阔天地更有作为
高职院校毕业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并不是某种趴在玻璃上的昆虫,有光明,没前途;而是有光明,前程似锦。作为新世纪的一个镇长,我要说这样一句话:新农村广阔天地,更有作为。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沿,一个乡镇、一个村队,需要什么样的高职毕业生?我认为有三种人:
第一,应该是服务于农民生产的实用型人才。比如现代农业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先进的生产技术需要有人去运作,去变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实践,这就需要我们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第二,要有推动农业产业的实用技术人才。现代的农业已经不是简单的农业了,以北京为例,北京作为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可谓大城市、小郊区,但是郊区有丰富的山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是承接城市人口,乃至于国内外友人休闲的载体和场所,因为有高职专业人才的支撑,使有效的土地资源获得了更大的效益。比如我们有一个30亩基地的樱桃园,有一次光开花不结果,我们专门找到了北京农职院的专家,他们不仅把脉,而且派学生参与生产,使我们的园区获得了新的发展。
第三,需要推动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的管理型人才。随着农业产业的完善,随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加强,随着外向型经济互动的产生,管理人才应运而生。比如我们从一个日本世界500强的企业引进了一项技术,在谈判过程中,有一天从下午两点一直谈到晚上10点半。因为人家有管理团队、有技术团队、有法律顾问团队,而我们只能边谈边想、边谈边问,效率很低。反过来,我们如果有了高职毕业生,有了我们的实用型人才和管理者,我们就会取得更好的效益。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社区主任陆星琴:
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是一个大空间
现在的社区管理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我们常常说,社区管理人员要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会做、静下来能思。我们的社区管理,确确实实需要这么一批热爱社区、有专才、有实践经验的人。
我们社区是浦东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化过渡以来成立的大型社区,现在已经有20万人口,人员结构多元化。这几年我们对社区提出了一个定位,就是要把社区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城市风貌的精品社区,建设成一个具有高质量生活品位的文明社区,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新机制管理的社区。在这样一个高品位定位之下,就需要有大批的热爱社区的人才来我们这里工作。我们这几年连续招聘了近百名大专院校的学生到社区来就业,他们在社区都有很大的作为。通过这几年在社区的锻炼和实践,有很多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些从事社区管理岗位的大专学生还考上了公务员。我们年前招募了30名见习生到社区见习,通过见习,使他们对热爱这份工作、从事这份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特别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到我们社区来见习,以后热爱这项工作。
国家指引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城市社区,特别是提出要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按照传统的就业观念,学生还是喜欢到大企业去拿一个铁饭碗、金饭碗。我也看到了一个资料,目前我国对企业的特大型、中型、小型有一个划分标准,按照新的标准,全国的企业99%以上都是属于中小企业,大型、特大型企业只占不到1%,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必然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温州瑞丽集团副总裁陶保健:
不要光想做老虎要学老鼠的生存本领
温州是一个私营企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我们瑞丽集团,1987年创办的时候只有7个人,年产值不到10万元。通过2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成为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主营业务是汽车零部件。高职院校要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去就业,空间是很大的。
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与校企合作,我谈几点看法:
第一,高职院校的教育要考虑与企业为伴、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这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到了企业马上能够顶岗上班,这几年我们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浙江工贸学院瑞丽职业学院,企业比较早地和学校学生进行交流,讲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的市场理念、我们对生产的要求,在学校里成立了实训基地,通过现场管理、生产质量控制等,使学生在学校里就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
第二,建议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做到一专多能。现在大家强调高职院校的专业性,但其实到单位里不可能都是一对一地对应我们的专业,所以如果能一专多能,发展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工作的岗位就多了。举例来说,我们的汽摩配,都是机械装配,大家知道现在汽车发展的方向是机电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就需要一专多能,不光能做机械加工,还要会电焊、会数控机床,今后还要会维修。
第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他今后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继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根据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专长,结合企业的需要再进一步提升。在目前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要重新开发产品,拓展新的市场,要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对机制进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进行市场调研、要进行可行性报告分析、要立项、要技术改造,等等,这就牵扯到很多文秘的工作,很多企业缺少这方面的项目管理人才。如果高职院校能够针对企业管理、针对市场营销、针对产品制造工艺来培养学生这种基础的能力,在学校里教会他逐步去提升,他到了单位以后就可以进一步适应这种需要,形成多面手。我们的中小企业需要大量有实用能力的高技能毕业生。
第四,建议学生要做老鼠,不要想做老虎。我们做出口,和外商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印度的客商跟我们讲了这句话,现在大家都想做老虎,其实老虎的适应能力很差,现在的东北虎都成了稀有动物,都要保护它。但是老鼠怎么消灭也消灭不了,印度老鼠已经成精了,老鹰在上面看成千上万的老鼠在活动,老鹰也对付不了老鼠,虽然大家很讨厌老鼠,但是它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学做合一练技能 校企合作促就业
在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上,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自豪地说:“今天给会议速录的都是我们的毕业生。”为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该学院法律文秘专业重点引入“速录”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速录技能,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就业难、对口率低的状况。
就业案例:实现自主创业理想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好不好,用什么作为衡量标准?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就业好不好?就业以后,能不能为社会作贡献?这些虽算不上唯一标准,但也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是毕业生如何在岗位建功立业。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园艺专业学生王守云:
毕业后我选择了创业
我去年毕业,没有直接去就业,而是选择了创业,来实现我的就业理想。毕业之际,我承包了学院的1200平方米大棚,进行蘑菇生产,投入了菌种、菌袋,目前已经成熟800多平方米,至少有5万元的收入,扣除2万元成本,获益不低于3万元。我打工的时候挣的钱一个月只有1000元,我创业的钱比打工挣的钱多得多,这使我很有成就感。
我在学校时,参加过大学生创业大赛,这个过程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加上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这让我对创业不仅有了兴趣,也排除了后顾之忧。
在校期间,我在选择专业课程方面,从蘑菇制袋、生产管理、销售,各个流程都去参与,下课以后以及假期,都去参与生产管理,还到农业研究所去实习,这就提高了我的基本功。去年我们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我知道这个信息以后,就选择了这条路。我有今天,是学校培养的结果,所以我不仅自己创业,还带动我的学弟、学妹和我一起创业。
这两天我到北京来开会,大棚就交给2007级的学生来管理,我来这几天,每天都有蘑菇要出,从生产、管理到市场销售,每天都是他们来做,我对他们完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