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产业对接市场:看江苏职业教育改革亮点

2010-06-19 02:16:27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一般是9月截止,可南京高等职业学校校长潘东标却自豪地对记者说:“早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就一次性招满了今年的1012名学生,600分以上的学生达到160人,占所招收学生的六分之一强。”对此,该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证实:高学分学生纷纷报考中职今年在江苏省各地都有,许多星级中职校多是一次性招满学生,江苏今年在初中生比往年减少5~6万人的情况下,江苏省职业学校招生还达到了51.1万人,超过预期招生计划3.1万人,连续4年实现招生稳定在50万人以上,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均保持与普高规模大体相当,位居全国第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高校扩招,望子成龙的家长更多地让孩子选择普通高中,加上初中毕业生生源逐年下降等等其他原因,全国许多职业学校普遍出现了萎缩,而江苏何以能一枝独秀?日前记者在教育部组织下走访了江苏省部分职业学校。


  政府决策: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生产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并向后期新型工业化迈进,虽然劳动力总体过剩,但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仅占城乡就业人数的3%左右。沈健坦承: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偏低,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成为制约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根据江苏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城市化率每年要增长一个百分点,而专家测算,江苏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74万左右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每年还有70万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在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技能人才比率更低,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江苏省劳动力的供求始终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动态缺口。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全面推进,围绕富民强省这个目标,围绕江苏省今后5年发展的十大产业方向,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致富能力,提升他们的生存本领、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致富百姓,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别。
  省教育厅及时制定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整合资源、规范培养,围绕江苏省支柱产业培养高技术人才,提出“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产业竞争力”的理念。扬州教育局局长余如进说:“我们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把教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崇文尚技的优势转化为培养高素质能工巧匠的优势。目标是要把扬州打造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和长三角现代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扬州市政府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并执行了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比例足额提取培训费,其中0.5%由市、县政府统筹用于职业教育事业,仅这几年扬州市用于职业教育的各项经费已达到30亿元,使扬州整合后形成的29所拳头职校全部跻身国家重点职校之列,每年都能为地方的产业发展输送、培养60万合格、熟练的技术工人,成为扬州各产业的人才“蓄水池”。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由职校出炉的“扬州师傅”,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仅2009年就为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以及国家机关输送117个、为驻外使馆输送46个“扬州师傅”,“扬州师傅”在用他们的手艺传扬着淮扬美食的同时,也把千年古城扬州饮食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对于职业教育就是生产力,常熟市东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同志体会深刻,开发区李向峰说:“2006年,德国大陆集团决定在中国建厂,生产和装配汽车制动产品。集团在中国11个城市反复考察选址,在江苏各地也有很多的备选点,仅常熟就考察了3趟。2007年元旦刚过,他们来了,告诉我们决定落户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大家一块石头落了地。”10月15日下午,在已落成两年的大陆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金对记者说:“选择在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建厂,除了满意常熟开发区的环境,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开发区拥有一个占地518亩的职教中心,这个职校有非常好的培训设备,学校的办学思路与我们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有许多相近之处,可以就近培养我们公司所需要的大量技术工人。事实也证明我们当初的眼光,从2007年7月公司奠基至今,学校已为我们输送了100名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今天这些工人已开始走上公司的各个岗位,公司非常感谢他们,也非常感谢学校。”德国大陆的故事并非个案,据悉,近3年东南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包括全球500强在内的知名企业达190家,到位资金超过了30亿元,常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成了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名片。


  学校应变:提高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常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金玉书在2006年时绝对没有想到,他们也可以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立功。但常熟市教育局局长王军涛对此却成竹于胸:“2005年开始,我们按经济板块整合全市职校,根据境内3个不同的开发区产业功能,对常熟市的职业学校进行梳理整合,重组成3个大的园区职业学校,目的就是为开发区境内入园的各方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培训、输送合格的技术员工。”
  根据布局,常熟市率先在江苏省将原来6所职业学校整合组建成常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投资3.5亿元,在东南经济开发区内建起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全新学校,这位从农村基层岗位走来的校长金玉书,他很明白21世纪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社会上之所以认为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就是因为我们传统职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学校组建之初,就开始了全面与市场契合度的尝试:在调查百家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百家知名企业为成员的“学校改革发展委员会”,企业成为学校咨询机构的同时也成为了学生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和教师的锻炼基地;根据园区产业方向,设置的8个系部40个专业,全面实现与社会需求吻合,并围绕市场需求改革课程设置、教育形式,实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加强学生实际情景操作演练,订单专业则与用人单位共同设计课程;围绕学生实际技能达到市场需求,优化师资队伍,组织现有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来不及培训,就根据专业引进、外聘优秀教师,并不拘一格地请一线高级工程师甚至是行业、民间的老师傅进校当兼职实训教师。
  目前全校692个教职工,有6个省级名师、有117个学科带头人,为专业教学提供了坚强的基础。
  既是校办液压工具厂厂长又是机电工程专业老师的陶立强已整整教了13年,“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很重要,在实习中,学生接受厂里一切制度管理,不仅仅熟悉了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对产品意识、管理意识、质量意识都有了很直观、真切的感受,真实的情景实践才能培养出合格技工。有了这基地,我们的课就活了。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创造了价值,因此更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而学校对外又是具有相当规模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工厂,因此与市场的契合度很高,在不同的订单中把握到了产业最新技术要求,因此再给学生上课时就更有针对性,反过来,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就更贴近市场。”
  课程改革,是江苏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头戏。说起课改,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马斌告诉记者一个绝对真实的场景:在某校教师招聘会上,一个毕业于某著名高校汽车专业的本科生前来应聘,结果出了个大洋相———考官仅仅让他换个轮胎,他就不知所措。“这个场景对我们震动很大。我们当过学生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更不用说实际操作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更坚定了对职业学校课改的决心。”从2005年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当年投入140亿元,启动了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围绕江苏省10大产业领域,重点建设300个课改实验点和100个课改实验学校,并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和“双师”培训制度,要求以市县政府为主,调整布局,统一规划,推广“2+1”模式,即两年课堂学习,一年到具体工厂、车间、基地顶岗实习,加强与市场、与用人单位的契合度。“再也不会出现学汽修的不会换轮胎的情况了”。10月17日在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校5万平方米的实训大楼总成件修复区,赵建忠老师指着两个正在练习发动机拆装的今年新生对记者说:“熟练地拆装一台发动机,要一个半小时,训练3个月才能做到,如果没有这个基地,学生是没有机会拆装的,我自己就是在工作中学会的。现在好了,学校与北京现代汽车合作办班,强调的是实际技能。你看他们是今年新招的,就有机会动手,8台的总成加上7辆的整车,我的30个学生足够练习了。”目前,江苏全省13个职教集团融合了300多所职业院校700多家企业,13个省辖市有11个市的职教园区建设已从中心城市向县区拓展,苏南、苏中、苏北都已出现新建职教园区的县市,苏州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主动实行课改,如今每个县市均有1~3所高职院校和1~3所规模示范中职校,苏州市有13个职校成为国家课改实训基地。整合后,江苏省553所中等职业学校校均面积100亩以上,校均规模达2600多人,专任教师本科达标率83%,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一半以上,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5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79所,吸纳了80%以上的职业学校在校生,大大增强了江苏职校的竞争力,连续3年江苏省职校生的就业率达到97%,苏南地区的就业率则达到了100%。
  得益于率先课改的优势,今年常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毕业生中级工考核合格率为97.9%,20.3%的毕业生取得了高级工证书,许多学生常常是尚未毕业,在实习阶段就被用人单位瞄上了,以至于校长金玉书居然向用人单位提出必须在毕业前3个月签订用人合同、过期不候的“苛刻”要求。牛气的金玉书对每年走进校门的万余个学生都打了这样牛的保票———包分配。
  包分配,这个在我们国家曾经是那么熟悉却又消失了很久的字眼,在记者走访的江苏各中职校师生中常常都能听到。这沉甸甸的3个字背后,是江苏南北各职校自身主动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市场调整后的自信。

 

  学生顿悟: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


  只要你见识过扬州旅游商贸学校“西点式军校管理”后在303亩的校园中形成的那永远的整齐划一、永远的意气昂扬、永远的窗明几净;只要你见识过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在330亩的优美的校园中那无处不在的中华文化、那随处可见的校园文化、那5层高楼里的3万平方米100个实训模拟教室、那红红火火的创业一条街;只要你见识过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学校450亩校园中的那气势宏大的欧亚伟业一汽大众4S店、那与一汽丰田合作的实验室、那与博世集团合作引入的汽车诊断技术、那与巴斯夫公司联建的汽车美容实训室,你一定不会惊讶那散落在江苏大江南北的各个职业学校所表现出来的自信。
  “什么是人才?对公司直接创造效益、利益的人,就是人才,就是公司的宝贝。苏州工业职校,每年都给我们输送了100个这样的宝贝。”10月17日在三星苏州公司采访,总经理黄海镇透过翻译,开门见山就把他对技术人才的理解告诉记者。对此,在国外80个国家拥有自主品牌的苏州宝时得机械有限公司副总裁胡运刚也说,“毕竟高端人才的需求少,更多的工作需要基础人才来实现。依靠年轻的员工,我们公司50项技术在全球领了先。职业教育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欧美国家都很重视职业教育。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这里的关键是,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10月15日,当身高185厘米、23岁的陆华欣站在记者面前时,很难相信这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是已在南京白马高尔夫俱乐部工作3年的职业教练、南京玄武中专老师。他告诉记者,2001年初中毕业进入南京玄武中专学习计算机专业时,并不是特别情愿。2003年,学校首次试探开办“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专业”,得知信息的陆华欣兴奋异常,认定了这个新开专业一定有前途。注重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校经过认真评估,认为身材高大、文化成绩优异的陆华欣有高尔夫运动的潜质,鼓励他报考。最终陆华欣重新考试如愿以偿,并从此不分白天黑夜刻苦训练。3年学习,他获得了10项全国及省市各级的比赛冠军,还考取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职业教练资质。现在仅工资部分,月收入1万多元。他自豪地向记者展示那价值3万元的球袋,他说他在高尔夫球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终于扬眉吐了气,也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他说想借记者的笔告诉全国求学中彷徨的莘莘学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职业学校也有好的前景。没有玄武中专,就没有我的今天,”
  条条道路通罗马,真是一点儿不错。如何让每个进入职校的学生都能走通自己的康庄大道?古语有道:“一技在身,胜过万贯家财”,让每个学生都身怀长技,应该是职业学校的立身之本。为此,江苏省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强调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把技能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第一步,对职校对口升学实行先考专业技能,合格者再考文化知识,强化了职校技能培养导向。第二步,建立全省技能大赛制度,“通过完善技能大赛制度,形成对职校教学改革的倒逼机制”,副厅长殷翔文介绍,从2007年始,江苏连续举办了三届全省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要求比赛覆盖所有的学校、所有的专业、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大赛促进了实训基地建设,促使各校课程教学的真正改革,促进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进取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也在训练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文文弱弱的赵丹君,是南京财校08年毕业的学生,她在首次市级珠算比赛中拿到冠军后,对开展的各种技能比赛都着了迷,最终她头顶着多项全国技能大赛的桂冠,早早地被各个银行瞄上,如今她成为建行江苏分行里资历最浅、年纪最小而技能最丰富、工资补贴拿得最高的知名员工,她说:“最感谢南京财校的悉心培养,更感谢各种技能大赛的锻炼。”确实一年一次的全省中职技能大赛,都吸引了全省353个专业的90%以上学生参加。今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苏省104名选手带着自豪,也带着期待,参加了所有项目竞赛,一举夺得中职组、高职组双双第一名的好成绩,中职组还获得本届大赛37个代表队唯一团体一等奖。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通过省级技能大赛,6人取得高级技师,1765人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正逐步成为职校学生的职业优势,使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对于“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这个励志名言,杨绪龙今年开始品出了点儿味。2007年当17岁的他懵懵懂懂从苏北睢宁洋集镇连群村来到常熟职校学习动漫时,他绝对没有想到两年后自己尚未毕业就可以成为“老板”。毕竟社会上大学生就业都很困难,还轮得到职校生创业?刚进校门的杨绪龙和所有学生、老师一样,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学门好技术找个好单位,好尽快为父母分忧。“事实上,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创业的,但点燃每个学生心中的创业激情是我们职业教育中极需要的一课。”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殷翔文坦言,学生创业最大障碍不在学生,而是在“什么都懂”的我们自己,在我们一片好心、关心之中,可能就扼杀了学生的创业理想与创业能力。爱因斯坦写那最著名的5篇文章时,仅仅是专利局里最普通的职员,世界上50%的创业者只是高中学历。创业实践需要勇气,而职校学生没有框框套套,更有“初生牛犊”的生猛。于是,2006年初,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引进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的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全省300多名重点学校教师参加了创业教育培训,并选择泰州、无锡、常州、苏州重点推进学生创业教育。货郎不当生意做,目的是通过实践,明白小生意做成大买卖、小市场蕴藏大商机的奥妙。学生创业教育,成了江苏职校技能培养的第三步棋。
  “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在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园中是很醒目的创业旗帜。校长童嘉华说:“我们学校上万人的师生员工,校园经济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搭建创业平台是加速学生创业能力成长最有效的载体。”为此,学校以专业为依托,以社团为组织形式开发了创业一条街,搭建了一个为师生服务的创业基地。目前已经有30位学生成了创业实践的小老板,工作人员也全部是学生,200多名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杨绪龙的“极度动漫工坊”,是常熟职教中心校生活创业园中最惹眼招摇的门市,装潢时尚的店铺也就有40平方米,既是同学也是售货员的杨淑倩正招呼着“顾客”,就这个小门市,现在一月也能有四五千元的纯利。作为学校动漫社负责人,经过各种创业训练,兴奋的杨绪龙一直在琢磨开店,今年4月他从网上看到由北大美术学院设计的杭州“咪偶”布偶工作室生产的产品,很对时下年轻人的心思,就果断联系并很快取得该产品的苏州总代理,出乎意料,第一周2000元的投资不但成本立马收回还净挣了4000元,旋即他与动漫社7个同学商议,最终由他出资5000元,加上学校借他的1万元,开办了工坊,并订立了协议:每个同学底薪150元,营业额的5%同学均分,营业额的5%上交学校创业基金。5个月来,一边在门市卖他们自己制作或别家的产品,一边在省内外给“咪偶”开疆辟土,目前旗下已有47个零售商、27家代理商,越做越得心应手,9月份账目出来了,扣除各项成本,杨绪龙个人净挣5万元。他说:“最大的收获不是钱,而是能力的锻炼。今后不管做什么,都不怕了。”创业教育,让这个19岁的苏北小伙子5个月间成为小有名气的老板,也成就了许多年轻学生的梦想。2008年江苏全省有9189位职校学生参与创办了1356个小企业,泰州职教中心毕业生纪建伟参加2008年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组织的“全球创业精神大赛”,成为30名赢得全球青年创业大奖中唯一的中国人。
  4年探索实践,练足内功,职业教育为江苏全省十大产业输送了780多万熟练产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让江苏经济始终保持走在了全国前列。2009全国百强县排名前10名榜单中,江苏占了6席,2009全球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中国59座城市入选500强,而江苏就有7座城市位列其中,占了全国近1/8。
  领先一步,占尽先机。职业教育,为江苏未来新经济增长抢占了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