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山: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教现代化的推进剂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如何?刘占山:近几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如何?

  刘占山:近几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指导地方、行业、职业院校和社会有关方面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国职业学校装备了65万台计算机,学生人均计算机0。06台;60%以上的学校建成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电子阅览室或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场所;近6000多所职业学校初步建成了不同技术方案的校园网,约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30%。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建成省级职业教育网站;教育部建成并开通了“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站”。

  2、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取得了阶段成果。通过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到2003年,完成了130个远程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建成10个“全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基地”;目前,这些基地、职业学校和有关机构累计开发多媒体职业教育课程8。3万个,资源容量超过820G,内容涉及建筑、烟草、财会、法律、化工、金融、农林、外语、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美容美发、工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10多个行业/专业。以这些信息资源为基础,教育部职成教育司启动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制定了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规划,初步建成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源传输平台”中心数据库系统,完成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应用服务体系”的前期论证工作。

  3、面向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步伐加快。目前,90%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全国共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中等职业学校1400所,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近10%。近500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近30%。2005年,全国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达到290万人,占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26%,多年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同时,加快了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改造。

  4、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与培训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已经建成国家级远程职业教育试点学校4所,它们所属省级学校共计130所,地级学校共计660所,县级分校共计5300所。从2004年起,开始推行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现代远程学历职业教育试点。几年来,根据《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教育部审核批准了20多家企业、学校和其他机构开展基于互联网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相关信息服务,面向会计、金融、法律、外语、税务、建筑、美容、IT、企业管理等行业领域的广大从业人员进行远程教育和培训。据2005年统计,仅20家非学历远程职业教育教育机构完成职业培训人数达60万人。

  5、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政务信息化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各地上报学校数据的技术支持和工作机制,目前大多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信息已经录入系统,并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配合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实施,依托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收集、整理和发布相关政策和实施情况的信息工作。不少地方逐步建设和运行市统一的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信息共享,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刘占山: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可以以信息技术跨时空快速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是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以不足世界总量2%的公共教育支出,承担着在占世界人口总量21%的人群中实施职业教育的艰巨任务,这无疑是“穷国办大职教”。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利用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巨大优势,能够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的跨时空共享,有效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快速解决广大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和农村地区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资源缺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推动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其次,能够发挥信息技术整合、共享和创新优秀教育资源的潜力,提高教育质量。在传播、使用和共享中增值并创新,是知识区别于有形物质实体的主要特点。人们就远程教育作用于教育质量的机理已成共识:一是提炼并共享。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从海量的现有资源中整合、筛选出知识的精华,并通过通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卫星网络,将这些优质的资源传输到学习者终端,供的学习者共享。二是整合与创新。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现有资源进行技术整合,使得知识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和学者可以通过网络对信息资源实施网上协同研究和开发,连同学习者的远程反馈,促进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更新。

  第三,以现代远程教育动态、开放的突出特性,推动职业教育组织形式深层变革,促进开放教育网络的形成。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促进学习者职业生涯进步,要突破学校教育、学历文凭和集中教育的单一传统模式,向多种形式转变,以面向更广泛的人群,适应学习者更加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现代远程教育能够以网络技术优势模糊学校围墙,打破学历边界,跨越时空限制,融合各种教育形式的优势,将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传输到四面八方,提高学习的开放程度,形成动态、开放的教育网络,促成现代远程教育4A功能、内涵和理想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和自主性学习,推动全民教育、终身学习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信息资源需求是高度分化的,不同的年龄层次、学习目的、学习地点、学习方式、知识技能要求对学习的组织形式的要求千差万别。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核心特性是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为学生自主获取、巩固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动态、开放和互动的学习平台,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随意性,促进了个体终身学习的实现;网络将知识快速地传输到每一个学校、企业、组织、社区和家庭,以促进全民教育的发展,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打下很好的基础。

  刘占山:发展不平衡是较突出的问题,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在东部,平均每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在西部,有些学校连多媒体教室都建不起来。

  资金比较短缺,建设缓慢,信息化发展速度和我们的要求有差距,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相比都有一些差距。

  人才问题比较突出,现在全国有80余万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等几方面的能力不足。

  刘占山: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通过自学考试和举办夜校、周末学校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所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要建成满足信息时代教学要求的校园网络,90%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能够利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和培训。

  ——基本建成国家、地方和学校多级互补、动态开放和高度共享的职业教育软件信息资源库。

  ——在全国范围建成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形成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职业技术学校配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数量足够的计算机,所有学校都要逐步建成计算机专业教室、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建成校园网,并接入国际互联网,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农村地区学校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能够远程接收教育信息资源的卫星接收系统;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多媒体资源播放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加强本地区职业教育网站建设,为本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应用。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推动职业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整合传统专业课程和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设施做好招生、学籍、就业与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开发运行“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鼓励成人教育机构和社区培训组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机构内部和本地公共信息化基础设施,面向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城乡职工和成人广泛开展教育培训。

  三是积极发展远程职业教育,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同时开展面向社会各年龄层次的学习者提供现代远程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加强“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建设,建立与各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站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平台;支持各地、有关行业和学校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远程教育模式,利用已有教育信息资源广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推动优秀教育信息资源的跨区域、跨行业、跨校际远程交流与共享。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建设。加快实施“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课程资源为重点,涵盖职业院校主要专业门类、行业企业在职职工培训、社会成人教育信息资源,建成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互补、结构合理、动态更新和高效共享的“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为广大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用农业科技推广和文化教育提供优秀教育资源。

  刘占山: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开发包括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卫星课程、教学素材库、教学案例库等多种媒体形式的资源,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媒体形式和传输渠道的多样化;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管理机制和应用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格局。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需求推动,共建共享”的原则:

  ——各级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统筹规划本地区、本部门和本领域的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制定和颁布统一的指导性计划,不断丰富和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开发。

  ——遵循统一的职业教育资源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保证资源开发成果的质量水平,确保资源成果在不同组织、区域之间和跨不同技术平台有效共享。

  ——资源的开发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资源的实际需要,从应用出发不断完善资源的内容、结构和管理机制;同时注重保持资源的动态更新,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技术的进步。

  ——在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应用等各个环节引进市场机制,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资源开发,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享资源成果。

  刘占山:教育部职成司将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大纲和课程标准,大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使得教师能够适应和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逐步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计划,推动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的持续、快速进展。所有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要尽快开设相关课程,抓紧做好新大纲和新教材的研究和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凡具备条件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胜任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鼓励和引导信息技术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机构任教。

  刘占山: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无数次的“反复-比较-交换”中选择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实践模式:即,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面向应用,分类推进。

  政府主导: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性、政策性和技术性。需要教育部对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行归口管理,负责组织制订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认真组织实施。

  学校主体:在当前的社会大系统中,每个学校都是收集、创新、传播知识的枢纽,通过通网络将学校内部的优质资源快速传送给分布在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社区乃至家庭的学习者,是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社会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其中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耗资巨大,以当前我国的财力投入,不足以满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要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国家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面向应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工程,建设周期长,投入成本高,要在论证、规划、实施等各个环节上注重应用,切实发挥投入效益,杜绝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的闲置和人为的浪费。

  分类推进: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在论证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时,必须要注重分区规划,分类推进;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围绕需求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